焦聚“78號文” 增值稅對環保行業并非全盤打擊
一則名為“78號文”的稅收政策在環保行業里激起千層浪。
在7月18日舉行的“2015年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成都的地方水務國企興蓉集團董事長楊光表示,7月1號起實施的“78號文”,取消了對污水處理勞務的免征增值稅政策。按照新的政策,他們2014年的增值稅和所得稅將凈增加2800萬元。“這可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所謂“78號文”即《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財稅[2015]78號),由財政部和國稅總局于6月15日聯合發布。該文規定,對垃圾、污泥、污水處理勞務自2015年7月1日起征收增值稅,其享受退稅優惠70%,再生水退稅50%。
不少企業家對污水處理勞務征收增值稅的初衷表示不解。“污水處理本身就屬于微利的市政公用行業。過去國家出于扶植和鼓勵這個行業發展的目的,一直對其勞務免征增值稅,現在突然開征對企業運營成本和利潤會產生很大影響,不利于行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文一波表示。
78號文所影響的企業正在以PPP中所包含的BOT模式運行污水處理廠,而這次改動帶來的沖擊勢必影響本身就落地不暢的PPP行動。
這一政策對污水處理行業的影響超出了外人的想象,甚至有水務企業負責人在一次行業研討會上稱其為“毀滅性打擊”。
而且,增值稅開征沖擊環保領域,對招標影響較大。如果是一個正規的BOT合同或者TOT合同,一般稅收增加,政府方可能會有補償的義務,這就直接導致項目公司的運營成本增高,或其資本投入增加。如果不將增值稅的變化在合同里另作聲明,則會直接導致成本上升,對于保本微利的環保行業有著很大沖擊。如果當下投資人中標了,拿到了特許經營項目,遇到現在這種情況,就不得不重新招標,影響面會非常廣。
然而,在7月21日由E20環境平臺舉辦“第九期鏗鏘三人行-聚焦財政部78號文”活動中,申萬宏源證券研究員董宜安表示,增值稅對于環保行業而言,并非全盤打擊。以下為董宜安現場發言的整理內容。
文件數據解讀:少數領域反而受益
經粗略統計,這次調整涉及41項,其中退稅減少是14項,維持是13項,新增退稅項目即以前不退稅而現在退稅的有8項,退稅增加的有6項。退稅增加以及新增退稅合計的14項基本集中在國家扶持的重點行業方向,比如工業廢氣回收,比如農作物桔桿等。本次退稅的基本方向,可以理解為減少低技術門檻或者技術成熟行業的退稅額度,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拿2014年的數據進行計算,平均影響污水處理行業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率大概是在10%左右,其中再生水方面,從原先的免稅變成了收50%增值稅的稅率,受影響較大;供水企業以前就收增值稅,所以這次暫時不受影響;固廢行業受到的影響大概在8%左右,其中垃圾處理和污泥處置企業受影響比較大,它多征收了30%的增值稅;但電子垃圾拆解和汽車拆解這些行業它反而獲得補貼,從以前的全額征收增值稅變成了返還30%,有所受益;固廢行業里面還區分多征和少征的情況,可看出政策想要扶持的細分行業;大氣方面,從以前的全額繳納增值稅變成現在70%返還,可以說是這次增值稅政策下大的受益者。
對PPP有負面影響但不會改變行業發展方向
這次調整影響極大的是未來水務和固廢類項目的推廣,因為在以前的PPP合同里面,要么已經注明了,說如果稅法修改的話要由政府補償,但是我們可以考慮到現在政府財政吃緊,它的補償往往可能會不到位或者拖欠,所以我們認為它會極大影響PPP類項目的推進速率和利潤率。短期來說,由于增值稅的影響,我們對于環保PPP它的評級是謹慎的。長期來看,環保PPP仍然是企業收入利潤體量的巨大引擎,這次政策的改變應當不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針對此次政策對PPP的負面影響,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可有以下三種解決方案:一是地方政府按照這次影響的變化給你補貼,這相當于是企業認為好的情況;二是為了保持PPP項目推行的力度或者推行的進度,中央財政對PPP項目進行變相的補貼;三是由地方政府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這次的調整,這也是我們覺得有可能的情況。
立法用意猜測:會否為了推再生水?
關于此次增值稅政策用意,董宜安猜想,會否是為了倒逼污水處理企業做水資源利用?此前雖然業內一直說污水將是未來下一個水生態,資源化是其發展方向,但著手從事污水資源化的企業并不多。因此,政策是否為了迫使企業為了利益進入再生水市場,也未可知。
(參考資料 E20,21世紀經濟報道,慧聰水工業網,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