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到具體內容上,環境保護重點任務就是大氣、水、土壤三大行動計劃的全面落實、農村與生態保護修復、核與輻射環境安全保護。要實現這些目標,在措施上應該有一些新的思考,在國民經濟綠色化、環境功能空間化、國土空間功能化、保護環境法治化、治理主體多元化、環境信息公開化等六大方面需下一番功夫。 【環保十三五具體內容】
空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是“十三五”期間環保的主攻點。與此同時,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也呈上升趨勢。
統計顯示,僅“十一五”期間,環境治理投資總額就由2006年的256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7612億元,增幅近3倍。步入“十二五”,環境治理投資總額又有了大幅度增加,截至2013年,投資總額已達9516億元,與2006年相比,增幅達到3.7倍。專家預期“十三五”達到6~10萬億元,意味著30%以上的增幅。 【環保投資總額大幅增加】
其實,要弄清“十三五”環保的布局,除了資金充足且到位,還必須同時回答兩個重大命題:一是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質量的需求;二是如何以有限的環境承載力支撐更高、更大的經濟發展。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司長表示,“十三五”規劃在資源環境、生態建設方面的力度,只會進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環保“十三五”規劃雖然仍在編制階段,但思路已然明晰。環保十三五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控制”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并舉,其中“污染物總量控制”將是我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環境管理的重要抓手。 【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
2015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同樣是被賦予重大歷史性意義的一年,舊的環保規劃完成與否,新的環保規劃能夠形成,對我國環保產業整體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不過,就算規劃啟動編制,也應該注意到,環保“十三五”工作的艱巨性。
經濟學家厲以寧總結過去40年的發展歷程認為,發展不適合經濟規律,資源過度消耗,生態環境破壞,大量產能過剩,低經濟效益,錯過了佳結構調整時期。王金南稱,城鎮化人口的增長、經濟增長等都將給環境帶來壓力,“十三五”時期環境問題比較復雜。 【環保十三五任務艱巨】
面對錯綜復雜的難題,有必要建立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模式,以及包括空氣、水環境、土壤質量目標的城市矩陣。作為我國環境問題的拐點期,“十三五”環保項目規劃制定的啟動,是勢在必行,需雷厲風行,要奮力推行。
以上就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