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華麗轉身和經濟騰飛的那幾年,我們歡欣鼓舞過、驕傲自豪過,但開心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太長。【經濟幾度振興,“然并卵”】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有大批石油化工、金屬冶煉等傳統高污染、高能耗企業搬遷、關閉或停產,而這些企業退出后的場地卻存在程度不等的土壤污染情況。
專家估計,搬遷污染企業中約有20%—30%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如不及時進行治理修復,污染物將會通過地下水、空氣等介質進入人體,威脅人體健康。 【城市到底潛伏著多少“毒地”?】
除了土壤污染危機外,空氣污染近日又添一項新危害。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在學術刊物《地球物理通訊》上報告說,2013年7月四川汶川的洪水和泥石流災害就可能與四川盆地的空氣污染有關。
歐洲也如此,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曾在《自然—地質科學》上發表報告稱,他們分析1980年前后歐洲一些地方空氣污染較嚴重時的數據后發現,當時河流的流量上升了多25%。其原因可能是空氣污染物阻擋陽光照到地上,使得河流水分蒸發量下降,從而增大河流流量,加大了洪澇災害的風險。 【空氣污染或加重洪澇災害風險】
而在這其中,不得不承認的是,生產、生活中的我們在造成呼吸著的空氣和腳下的這片土地污染狀況如此嚴峻是脫不了干系。
物與物間由人為搭起的聯系,幽默且可怕。就好像,城市化下你與健康僅差一撮土地;又好比多個案例佐證的那般,經濟發展與社會效益間僅差一步。
以上就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