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元買建筑舊磚,土壕打的是什么算盤?
長久以來在城市各街頭巷尾壘起并被嗤之以鼻的建筑垃圾,近日竟然發生了一件新奇事。在吉林長春老式樓房里,有位韓國人花了3萬元買走了拆遷后下的建筑舊磚。一時間,這則消息也在網絡傳開,網友紛紛戲稱“土壕真會玩。”
3萬元買舊磚僅是因為好玩?“土壕”打的算盤可大著呢。
舊磚是歷史上一段時間建造技術和建造材料的物化表現。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舊磚”往往都是經歷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歲月洗禮,本身就表現了一個時期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模式。所有,土壕買舊磚是別有他用。
“舊磚的再利用”其大的一個成效在于開發商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利潤。一房地產開發商透露:現在的房子并不缺量,而是缺文化、缺品味。作為擁有一種文化認同感和歷史歸屬感的房子,能夠讓客戶帶來更多的生存需求之上的精神滿足。有文化的房子則能更直接地提升房子的含金量和文化價值。
也因此,有些建筑設計商會搜集建筑拆遷留下的舊磚,對舊磚進行整理、再加工,然后運用到旅游地產項目、商業地產的項目中,既能為建筑增添古舊文化的感覺,還是一種將成本降到低的不錯方式。
5年后建筑垃圾產量將達峰值
建筑舊磚是建筑垃圾中的一部分,在豪擲3萬元購買建筑舊磚在坊間傳得沸沸揚揚的同時,建筑垃圾的處置也引發業內的新一輪探討。中國城市環衛協會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家瓏近日表示:“資源化利用乃建筑垃圾處置之魂”。
不可否認,在靜脈產業和循環經濟甚囂塵上的今天,資源化確實能為各大城市減輕了不少負擔。
《我國建筑垃圾資源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4年度)》產業發展報告稱,2014年我國年建筑垃圾產生量越位35億噸,其中,建筑垃圾約15億噸,工程棄土約20億噸。另有資料預測,隨著城鎮化地推進,建筑垃圾排放量會越來越大,今后我國建筑垃圾將會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峰值。
面對迅猛增長的建筑垃圾,如何處理和利用越來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建筑垃圾處理單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國家發展委日前制訂并印發的《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對深入實施綠色建筑行動進行明確要求,要求重點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開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建設工作。這也被業內解讀為國家正釋放大力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的訊號。
建筑垃圾資源化或釋放300萬就業崗位
事實上,除了建筑舊磚外,許多建筑垃圾都可成為名符其實的城市富礦。在城市建設基本完成的德國,有200余家建筑垃圾處理企業,年產值達20多億歐元。
在我國,一些地區先行先試,也取得了很好成效。據測算,如我國每年35億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可直接創造產值達6000億元以上,并帶動產值800億元以上的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同時,可節省運輸、車輛和公路維修等各項成本約3000億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實現建筑垃圾就地就近處理,減輕垃圾運輸帶來的交通壓力,減少交通事故傷亡人數約5.6萬人,并為城市發展拓展空間,是構建城市宜居環境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還能有效促進就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多種就業機會,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美國在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成功案列就是很好的佐證。
據人民政協報發文稱,在美國,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提供了110萬個就業崗位。反觀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就業市場則更加廣闊。業內算過一筆賬,若將35億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每年將新增約300萬個就業崗位,社會效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