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將成大趨勢 助推經濟發展方式提速轉變
固體廢物按來源大致可分為生活垃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三種。此外,還有農業固體廢物、建筑廢料及棄土。固體廢物來源廣、種類多、數量大而且成分復雜,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處理處置將會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危害人體健康。我國嚴重受固廢物污染,垃圾圍城的例子屢見不鮮,如何變廢為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固體廢物具有兩重性,也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地點,某些物品對用戶不再有用或暫不需要而被丟棄,成為廢物;但對另些用戶或者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廢物可能成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力求使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對那些不可避免地產生和無法利用的固體廢物需要進行處理處置。
目前,我國已有多地開展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行動,把固體廢物回收利用作為產業來發展。
廣州計劃要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利用網絡
廣州全市每天糞便的產生量約為3000噸,老城區現有日處理能力僅1000噸;全年醫療廢物量2萬噸,一家無害化處理中心年處理量不足萬噸,固體廢物處理缺口極大。28日,廣州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一次會議上,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作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
廣州市的地方性法規《固廢防治規定》自頒布實施至今已14年,未能及時跟上上位法的步伐進行修訂。建議盡快將《廣州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定》的修訂列入立法計劃。報告還建議按照循環經濟理念,把固體廢物回收利用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作用,開發、開放和規范固體廢物收集、運輸、貯存、處置等各個環節,使源頭分類與后續利用相互銜接,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利用網絡。
另據了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已開啟。
六省市聯手治理工業固廢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6省區市啟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將聯手重點開發大宗工業固廢和可再生資源,力爭解決工業固廢處置不當帶來的污染和安全隱患,同時推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集聚了眾多的礦山、鋼鐵、水泥、玻璃、發電廠等企業,長期產生大量工業固體廢物,威脅區域內的水源安全,加劇了當地生態環境壓力。綜合利用這些資源,是解決固廢不當處置與堆存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的治本之策。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等6地在綜合開發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方面既有相對優勢,也有各自職責,聯手開發即是讓區域內的資源優勢互補,形成有機產業鏈,減緩生態壓力。7月2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啟動會在唐山市舉行,來自北京、天津、河北、陜西、內蒙古、山東等6省區市相關負責人共商區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開始著手構建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據介紹,在行動計劃中,北京等6地為協同開發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設立了到2017年的階段性目標,要求實現年消納工業固體廢物4億噸,加工利用再生資源2000萬噸,總產值達到2200億元。根據目標,6省區市制訂了到2017年前要完成的主要任務。
“世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我國多地啟動資源綜合利用計劃,不僅將有效解決廢物占地影響環境的問題,實現變廢為寶,而且將為我國發展培育出新的綠色增長點,無疑是雙贏的生態發展之路。
實施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發揮各地優勢和潛力,構建區域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體系,有利于減緩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切實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是加快推進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也是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客觀選擇,更是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經之路。
我們要緊緊依靠科學技術,牢固樹立“垃圾就是資源”的理念,大力發展“吃干榨盡”的循環經濟,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循環利用產生價值,綠色發展創造財富。
(參考資料 南方日報,張家界在線,中國環境報,山東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