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動態>>華中科技大學發表PNAS文章
在不依賴網格蛋白的內吞作用(CIE)中,蛋白是如何分選到胞內體并進行運輸的呢?這個問題現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人們已經在CIE通路中鑒定了許多調控蛋白,但是仍然不了解這些蛋白的確切功能和作用機制。
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團隊對CIE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在十月九日的美國國家*院刊PNAS雜志上發表文章,向人們展示了胞內體小管(endosomal tubule)作為攜帶者在基底側回收CIE貨物的過程。文章的通訊作者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張蓉穎副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濤研究員。
在多細胞生物的內吞研究中,線蟲腸道是一個常用的模型。研究人員在線蟲腸道中直接觀察到了動態的胞內體小管。這些相互連通的管道,負責回收多種CIE貨物,包括hTAC、GLUT1和DAF-4。(延伸閱讀:Nature重要成果,解析神經元的超快內吞)
進一步研究顯示,缺乏SEC-10會破壞胞內體小管,形成多種環狀結構。SEC-10在早期胞內體和回收性胞內體之間的中間階段起作用。另外,胞內體小管對Rab GTPase RAB-10的失活也很敏感。
這項研究指出,Rab GTPase RAB-10、SEC-10以及微管相互協調,形成了胞內體小管網絡,有效回收特定的CIE貨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