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霍普金斯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與帕金森病征戰的過程中發現了兩個重要的新線索:阻斷名為c-Abl的一種酶可以預防經過特殊飼養的小鼠罹患這種疾病,而第二種蛋白質的化學標記或可顯示出這種疾病的存在及其嚴重程度。他們的工作不僅為藥物研究提供了一個大有希望的靶點,而且為更廣泛地加快帕金森病的研究提供了工具,其研究成果將于6月27日在線發表在《臨床研究雜志》上。
“有跡象表明,c-Abl的活動會導致帕金森氏癥,而我們的實驗證實這種關系的確存在,”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細胞工程研究所主任,神經學教授Ted Dawson博士指出: “目前已有一種經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準,用于治療白血病的c-Abl抑制劑,”他補充道,“所以我們感興趣的是它是否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療帕金森病,或以此為出發點,開發其它治療方法”。
帕金森氏癥是一種影響運動的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尸體解剖顯示該病患者的大腦中c-Abl異常活躍。此外,在對專門培育成易發此病的小鼠進行的研究中發現,那些阻斷c-Abl的藥物可對該病起到預防或延緩的作用。不過,約翰?霍普金斯神經學助理教授Han Seok Ko博士指出 , “那些研究中所用的藥物也可以阻斷其它類似的蛋白質,所以我們并不確定阻斷c-Abl就是防止動物產生癥狀或影響其病情發展的原因”。
研究人員的新試驗是從對小鼠進行基因改造使其患病開始的,如果“敲掉”攜帶c-Abl的基因,該病的癥狀就會減輕。相反,如果改變基因,上調c-Abl的水平,小鼠的癥狀就會加重并且病情會加速惡化。研究人員表示,增加c-Abl的數量也會使正常小鼠罹患帕金森氏癥。
為了解更多該病發生的機制,研究人員察看了c-Abl與另一種蛋白質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間的互動。我們早就知道大腦中的α-突觸核蛋白團塊是帕金森病的一個標志。約翰·霍普金斯的研究人員發現,c-Abl將一種叫做磷酸基團的分子加在了α-突觸核蛋白的一個特定的位置上,而c-Abl水平的不斷升高會促使更多α-突觸核蛋白的聚集以及癥狀惡化。
“我們計劃去研究在c-Abl瞄準的位置上攜帶磷酸基團的α-突觸核蛋白是否可以用來衡量帕金森病的嚴重程度” Dawson表示。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生化測量器存在,他指出,這一點妨礙了對該病潛在療法的研究。
Dawson和Ko提醒道,目前還不可以將抗白血病的藥物尼洛替尼(nilotinib)用于治療帕金森氏癥,需要經過更進一步的研究才可能將此成果應用到臨床醫療上。
根據帕金森病基金會的統計,每年約有6萬美國人被診斷出患帕金森氏癥,高達一千萬人患有這種疾病。該病患者普遍經歷震顫,動作遲緩、僵硬,情緒障礙,睡眠障礙及其它癥狀。我們已經知道帕金森氏癥是與某些基因變異和環境因素相關聯的,盡管其成因仍在探索階段。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