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編碼miRNA(miRNA-145)抗腫瘤耐藥作用機制模擬圖
腫瘤的耐藥性是上抗腫瘤藥物研究的難題。根據美國國家癌癥協會發布的研究數據:90%以上腫瘤患者治療失敗都與耐藥相關。因此研究腫瘤耐藥的機制、尋找新的抗腫瘤靶點以及研發新型抗腫瘤藥物一直是關注的熱點。MRP(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多藥耐藥相關蛋白)是ABC轉運體家族的一員,也是*個被發現并確定與耐藥相關的ABC轉運體,因此具有尤為重要的作用。MicroRNAs(miRNAs)則是近年來RNA生物學領域中的重大發現。在人類中表達的miRNA有1000多種,人體中60%的基因都可能被其調節,它是一類平均長度只有22個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編碼RNA,其對靶基因的調節參與了個體發育、細胞分化與增殖、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在腫瘤、代謝紊亂等人類疾病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腫瘤耐藥中的作用和機制仍不十分清楚。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安全評價中心(以下簡稱“安評中心”)博士研究生高曼在研究員任進、副研究員戚新明的指導下,經過多年潛心研究,采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技術和方法,發現miR-145可以通過不*堿基互補配對作用于ABCC1的3’UTR的結合位點,在轉錄后水平來下調靶基因MRP1的表達這一重要新機制。進一步體外、體內研究證明:miR-145可以下調MRP1,減少細胞內的外排,升高細胞內的累積量,增強癌細胞對的敏感性。因此發現了miR-145可通過直接靶向抑制MRP1而增強對耐藥的三陰性ru腺癌的作用,為抗腫瘤耐藥研究提供了新靶點、新機制和新的治療手段。
該研究工作于2016年7月在線發表在Oncotarget上,是繼今年3月在期刊BBA-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上發表發現了非編碼miRNA具有雙重調控作用的全新分子機制之后,再次發表新研究成果。安評中心關于非編碼miRNA相關的研究此前已有多篇文章相繼發表,從發現的非編碼miRNA雙重調控作用的新機制,到非編碼miRNA抗腫瘤耐藥的新功能,建立了非編碼miRNA的發現、篩選、優化、功能和機制確證等一系列研究體系,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獲得了國外同研究領域的廣泛認可。
該項研究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以及中科院先導專項的支持。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