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嗅覺發達,只要聞到天敵的氣味,立馬警覺地原地不動——那么,在恐懼發生的瞬間,老鼠的腦袋里發生了什么?
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段樹民院士和汪浩研究員對這一問題的神經學機制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老鼠大腦中的兩個神經核團——外側僵核(LHb)和外側被蓋區 (LDT)在天敵氣味誘導的先天性恐懼中起決定性作用。
1月4日,研究論文在《Nature Neuroscience》(《自然-神經科學》)在線發表,為人類因恐懼誘發的焦慮癥、抑郁癥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恐懼對物種的生存至關重要,對危險因素產生適度恐懼反應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機制,可以規避危險;但過度恐懼反應會導致焦慮,抑郁等疾病。恐懼可以是后天經驗獲得的(條件性恐懼),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可以是先天的,如老鼠天生怕貓,有些人天生恐高等。
TMT是一種在紅狐貍的尿中提取的化合物,被廣泛用于研究老鼠由氣味誘導的先天性恐懼。正常情況下,當研究人員滴一滴TMT到活動區域,老鼠很快會警覺地停住,心率加速。
但一旦“關上”老鼠大腦中控制恐懼的神經元“開關”,情況就不一樣。
“當我們抑制老鼠大腦中PV陽性的GABA神經元,它就變得膽大,紅狐貍尿味并不能讓它‘聞風喪膽’。相反,即使沒有外界氣味誘導,激活這種神經元,它也會產生逃避、心跳加速、失禁等恐懼癥狀。”汪浩表示,另一種亞型的SOM陽性神經元則表現出相反的調節作用。
LDT位于腦干附近,LDT中兩類不同亞型(PV陽性和SOM陽性)的抑制性(GABA)神經元對恐懼反應有相反的雙向調節功能。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環保在線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