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與性別相關代謝物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利用核磁共振技術,在雄性藍蟹體內發現了一種雌性藍蟹體內不存在的代謝化合物。這是人們發現的僅存于單性動物體內的活性酶。研究人員據此認為,決定動物性別的原因除激素外,很可能還與特定性別代謝物有關。
核磁共振儀能夠測定某些同位素,如氫-2,碳-13和磷-31等,這些同位素原子在磁場中會與特定頻率發生共振,而準確頻率會隨特定分子內化學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微小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在雄性藍蟹的腮組織中,有一個磷-31原子具有十分明顯的化學位移,這表明,雄性藍蟹體內存在著一種*的磷化合物。
研究人員完成了對該磷化合物分離后,確定其為膦酸2-氨基乙酯,它是一種少見的但同時又早已登記入冊的代謝物,但卻不是激素。為保證這一發現的準確性,研究人員對6個不同時期在美國切撒皮克海灣和佛羅里達海灣沿岸捕獲的藍蟹腮組織進行了檢測,發現這些藍蟹的檢測結果均相同,從而認定雄性藍蟹體內確實存在膦酸2-氨基乙酯,而這一化合物現在雌性體內并不存在。
伊利諾斯大學研究資源中心核磁共振實驗室主任、研究主要報告人羅伯特·克勒普斯認為,在動物和人類的發育中,人們普遍認為,體內激素量的不同是兩性變化的基本原因。人們過去從來沒有發現還存在著與特定性別相的某種代謝物,這是一種具有重要潛力的生化現象。他表示,人們或許可以推斷,特定性別代謝物的存在或缺乏會影響動物的發育。兩性間在某些方面(如心臟病易感度或壽命)的不同,可能是由于存在或缺乏某種代謝物所致。
研究人員將進一步研究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動物的代謝,以期能發現類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