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量60噸的氣浮機廠家報價
氣浮機在處藻過程中,影響運行效果的主要因素
(1)混凝的投加量
適當增大混凝劑投量可以降低出水色度和濁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增大混凝劑投量會進一步強化絮凝過程,從而使得由于絮體吸附大分子有機物而導致的部分有機物去除過程得到強化;②增大混凝劑投量會進一步強化混凝劑對膠體狀NOM碳懸浮有機物顆粒)的電中和作用,從而能夠進一步強化此類有機物的去除。
但有研究表明在混凝劑投加過量時,不但不起絮凝作用,反而起分散穩定作用,使凈化效果變差,出水的濁度反而上升,這是因為在投加量過大時,產生了較脆弱的絮凝體,以致在注入氣浮水的時候,絮凝體被沖碎了。因此混凝劑的投加量確定可以現場實際情況決定投加量。
(2)絮凝顆粒大小
研究結果表明,當絮體顆粒尺寸與微氣泡尺寸接近時二者的粘附效率大。由于在氣浮工藝中微氣泡直徑一般在10100um范圍內年均為40um)8,故只要控制絮體顆粒在數10um至100um之間就可以滿足氣浮工藝的要求。
(3)反應攪排強度
由于氣浮工藝不需要大尺寸絮體顆粒,因此可適當提高反應攪拌強度銀高G值)。研究發現,當G值在10~505的范圈時氣浮工藝對顆粒的去除效果也很好,但高能量的輸入可以顯著降低小顆粒(<50um)的數目,因而更能保證氣浮的凈水效果。并且絮凝池設計應盡量提供活塞流狀態日,可以確保較好的氣浮效果。
(4)絮凝池停留時間
大部分水廠采用兩級絮凝且絮凝時問為20min。
(5)微氣泡大小
根據氣浮原理,在相等的空氣量條件下,所產生的氣泡越細,則氣泡的個體數量越多。比表面積越大,所具有的自由界面能也越大,微氣泡與絮粒通過碰撞粘附、凝聚形成大的帶氣絮粒的機率也越多。但微氣泡也并不是越小越好,Kuru國的研究結果表明,氣浮工藝中微氣泡大小應適當,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氣浮效果。
(6)接觸區接觸時間
氣浮分離系統的功能是確保一定容積來完成微氣泡群與水中雜質的充分混合、接觸、粘附以及帶氣絮粒與清水的分離,一般由接觸區和分離區組成。氣浮機的接觸時間和水力分布條件是接觸室設計主要考慮的因素,其中水力條件要滿足氣泡快速、均勻的擴散,避免出現偏流、水流短路等情況,而水的流速和釋放器的布置方式及密度是影響接觸室水力條件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接觸時間小于40s時,接觸時間對出水影響較大;接觸時間小于20s時,出水濁度則會急劇上升。
北極星環保網訊:污水處理傳統A2O工藝是一項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典型污水處理技術,該工藝結構簡單、水力停留時間(HRT)短且易于控制,多數污水廠都是采用傳統A2O工藝進行污水處理。
然而,生物脫氮除磷的過程中涉及硝化、反硝化、攝磷和釋磷等多個生化過程,而每個過程對微生物組成、基質類型及環境條件的要求存在許多差異。
在傳統A2O工藝的單泥系統中高效地完成脫氮和除磷兩個過程,就會發生各種矛盾沖突,比如泥齡的矛盾、碳源競爭、硝酸鹽及溶解氧(DO)殘余干擾等。
傳統A2O工藝存在的矛盾
01污泥齡矛盾
傳統A2O工藝屬于單泥系統,聚磷菌(PAOs)、反硝化菌和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混合生長于同一系統中,而各類微生物實現其功能大化所需的泥齡不同:
1)自養硝化菌與普通異養好氧菌和反硝化菌相比,硝化菌的世代周期較長,欲使其成為優勢菌群,需控制系統在長泥齡狀態下運行。冬季系統具有良好硝化效果時的污泥齡(SRT)需控制在30d以上;即使夏季,若SRT<5d,系統的硝化效果將顯得極其微弱。
2)PAOs屬短世代周期微生物,甚至其大世代周期(Gmax)都小于硝化菌的小世代周期(Gmin)。
從生物除磷角度分析富磷污泥的排放是實現系統磷減量化的wei一渠道。
若排泥不及時,一方面會因PAOs的內源呼吸使胞內糖原(Glycogen)消耗殆盡,進而影響厭氧區乙酸鹽的吸收及聚-β-羥基烷酸(PHAs)的貯存,系統除磷率下降,嚴重時甚至造成富磷污泥磷的二次釋放;另一方面,SRT也影響到系統內PAOs和聚糖菌(GAOs)的優勢生長。
在30℃的長泥齡(SRT≈10d)厭氧環境中,GAOs對乙酸鹽的吸收速率高于PAOs,使其在系統中占主導地位,影響PAOs釋磷行為的充分發揮。
02碳源競爭及硝酸鹽和DO殘余干擾
在傳統A2O脫氮除磷系統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釋磷、反硝化和異養菌的正常代謝等方面,其中釋磷和反硝化速率與進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關系。一般而言,要同時完成脫氮和除磷兩個過程,進水的碳氮比(BOD5/ρ(TN))>4~5,碳磷比(BOD5/ρ(TP))>20~30。
當碳源含量低于此時,因前端厭氧區PAOs吸收進水中揮發性脂肪酸(VFAs)及醇類等易降解發酵產物完成其細胞內PHAs的合成,使得后續缺氧區沒有足夠的優質碳源而抑制反硝化潛力的充分發揮,降低了系統對TN的脫除效率。
反硝化菌以內碳源和甲醇或VFAs類為碳源時的反硝化速率分別為17~48、120~900mg/(g˙d)。因反硝化不*而殘余的硝酸鹽隨外回流污泥進入厭氧區,反硝化菌將優先于PAOs利用環境中的有機物進行反硝化脫氮,干擾厭氧釋磷的正常進行,終影響系統對磷的高效去除。
一般,當厭氧區的NO3-N的質量濃度>1.0mg/L時,會對PAOs釋磷產生抑制,當其達到3~4mg/L時,PAOs的釋磷行為幾乎*被抑制,釋磷(PO43--P)速率降至2.4mg/(g˙d)。
按照回流位置的不同,溶解氧(DO)殘余干擾主要包括:
1)從分子態氧(O2)和硝酸鹽(NO3-N)作為電子受體的氧化產能數據分析,以O2作為電子受體的產能約為NO3-N的1.5倍,因此當系統中同時存在O2和NO3-N時,反硝化菌及普通異養菌將優先以O2為電子受體進行產能代謝。
2)氧的存在破壞了PAOs釋磷所需的“厭氧壓抑”環境,致使厭氧菌以O2為終電子受體而抑制其發酵產酸作用,妨礙磷的正常釋放,同時也將導致好氧異養菌與PAOs進行碳源競爭。
一般厭氧區的DO的質量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2mg/L以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硝酸鹽及DO殘余干擾釋磷或反硝化過程歸根還是功能菌對碳源的競爭問題。
傳統A2O工藝改進策略分析
01基于SRT矛盾的復合式
A2O工藝在傳統A2O工藝的好氧區投加浮動載體填料,使載體表面附著生長自養硝化菌,而PAOs和反硝化菌則處于懸浮生長狀態,這樣附著態的自養硝化菌的SRT相對獨立,其硝化速率受短SRT排泥的影響較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強化。
懸浮污泥SRT、填料投配比及投配位置的選擇不僅要考慮硝化的增強程度,還要考慮懸浮態污泥含量降低對系統反硝化和除磷的負面影響。
處理量60噸的氣浮機廠家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