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加速布局新戰略 中國水務機遇與風險并存
威立雅是法國一家擁有160多年歷史的世界五公司,也是環境保護產業中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多年。從1994年到2015年,20多年時間內,威立雅這家世界排名的水務巨頭在中國市場上畫出了一幅龐大的路線圖,足跡遍布我國的大江南北。
這家讓很多中國人次知道“水務”一詞的法國巨頭,像一只章魚,將觸角伸到任何能夠進入的地區。1994年,威立雅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龐大而落后的中國水務市場為威立雅在中國快速發展做了好的注腳。
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2012年威立雅營業收入120.78億歐元,其中亞洲市場貢獻了16.2%。2015年,威立雅在8月3日發布半年報,因成本削減和廢物處理業務的增長,上半年凈利潤和營業收入雙雙上漲。凈利潤增長近2倍,至3.5億歐元(約合23.84億元人民幣);營業收入增長7.3%,至123.2億歐元(約合839.2億元人民幣)。
目前威立雅在中國的業務包括水務、固體廢物處理、危險廢物處理三個板塊,并且在逐步進入工業水處理和能源項目。威立雅在中國的合作項目已超過60個,涉及約40個城市,除分布較密集的東部地區外,也包含西部地區業務,如烏魯木齊的污水處理項目。在中國經營的廢棄物管理項目和能源項目分別是25個和8個,包括10個危險危險廢棄物處理中心。在水務方面,威立雅在中國運營有市政及工業客戶的30個飲用水和污水處理項目,飲用水的提供對象涉及3750萬人。
據負責威立雅公司亞洲區業務的威立雅公司執行副總裁卡邁斯介紹,威立雅目前在中國在中國已累計投資超過20億美元。且將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有關中國區水務的未來規劃,有鑒于目前沒有哪個政府在進行招標,如果將來有的話,威立雅也會去參與競標。”卡邁斯稱。
談及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卡邁斯日前透露,威立雅在中國的業務未來將向節能和危廢傾斜。在資源和能源雙雙不斷匱乏的今天,“節能減排”已成為世界共同的口號,身為當今世界能提供環境服務的企業集團,威立雅把“資源再生,生生不息”作為使命,義不容辭為世界的環境肩負著一份重任與承諾。
從目前來看,節能環保產業距離支柱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威立雅正在探索以二次資源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模式。通過自身的技術研發優勢,威立雅能夠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在其每個業務領域“變廢為寶”,產出新的可利用資源。這種循環經濟模式將改變環保產業的業態,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商業可能。
威立雅只是眾多外資企業中的一個,還有很多外資水務企業也正在搶占中國市場,例如蘇伊士、泰晤士等世界巨頭,可以認定,“洋水務”介入中國水務業的力度還會加大。這為我國帶來了很多積極影響: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加、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提升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增加就業總量、推動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經過長期的發展,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對待外資的態度,已經從“引資”過渡到“引智”。如今的中國更看重的是企業所帶來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先進的理念和商業模式,具有前瞻性的行業標準,以及嶄新的產業業態。這有助于增強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以威立雅為例,中國的項目引入了很多先進的技術、現代化公司治理的模式和諸多管理工具。這些都是外資為中國帶來的積極效果,也是中國“有效利用外資”的典型例子。
但同時也應注意到,這樣會形成對我國水務及環保行業和市場的壟斷,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削弱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此外,產業同構現象會更嚴重。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在引進外資企業的同時盡量減少負面影響。
一個更強大的中國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