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漸成主流
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正逐步駛入建設快車道。
今年1月1日起,全國所有新建、已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爐必須執行新《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5-2014)(以下簡稱新標準)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新標準對常規污染物、二惡英類污染物較之前標準都有更為嚴格的規定。在業內人士看來,新標透露出重要信息,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升級將是未來五年的重要內容。
因工藝成熟、污染可控、運行穩定,垃圾焚燒技術成為當下通行的破解“垃圾圍城”的重要手段。不過,深受“垃圾焚燒廠可以建,但請離我家遠一點”的思維定勢,近年來城市垃圾焚燒廠存在一些質疑和反對之聲,尤其當全國個別地方的垃圾焚燒廠曝出問題后,市民心有余悸,新建垃圾焚燒項目常遭遇“鄰避效應”。
人人恐垃圾焚燒廠,人人又制造大量的垃圾。有估算稱,每人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大約0.8公斤至1.3公斤。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1.73億噸,如果堆在一起,可以堆出500多座百層高樓。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城市垃圾產量將達到3.23億噸。
在中國城鎮化高速發展和城市垃圾大量積累的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燒行業也獲得了快速增長。在業內看來,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垃圾焚燒是重要的選擇。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都將焚燒作為垃圾處理的,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70%—90%的生活垃圾均焚燒處理,通過焚燒,垃圾可以減容90%,減量80%。
未來5年的重點在設施升級
在中國,這幾年,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速度在加快,規模也在不斷加大。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投產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17座,建成投產后全年新增處理量接近635萬噸。2015年,全國市、縣已累積垃圾焚燒能力約有23.3萬噸/日。
量的積累在繼續,質的提升也已開始。未來5年,垃圾焚燒設施建設將成為重點,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認為表示,在‘十三五’期間生活垃圾的工程建設,大概的市場投資空間、建設空間是在1000億元左右。焚燒設施建設市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
新建市場確實仍然有較大機會。目前,絕大部分城市和大部分縣城的生活垃圾能夠得到有效收集,并在焚燒發電廠和衛生填埋場進行無害化處理。但是垃圾處理設施仍然有缺口,新建設施仍然是當前和下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任務之一。“根據國家相關規劃,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能力2020年將超過40萬噸/日,2025年可達50萬噸/日。屆時,我國焚燒設施需求將達到相對穩定狀態。”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副理事長、住建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龍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