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當我們更多地關注空氣污染、水污染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污染時,城市噪聲污染開始闖進公眾的視野。工地施工聲擾人清夢、汽車喇叭聲無孔不入、高音喇叭高亢的聲音不時飄來……噪音污染已經成為重要的城市問題,不管你愿不愿意,各種噪音已經如影隨形,無時無刻不在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城市噪音污染頻亮紅燈 久治不“愈”梗在兒哪?
城市的夜或許不再安寧。每當夜色降臨,廣場舞音樂和大合唱輪番轟炸,大排檔喝酒猜拳的喧鬧聲深夜不息,施工工地機器和來往車輛的轟鳴聲,甚至居民小區寵物狗的狂吠聲……無處不在的噪聲污染正讓人不堪其擾,想睡個好覺都難。
說到環境污染,多數人想到的是霧霾等大氣污染。噪聲污染與水污染、大氣污染、固廢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圍內的四個主要環境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環境噪聲日益嚴重,已成為污染人類社會環境的一大公害。迄今,成為城市環境短板的噪音污染,已漸漸引起人們的重視。
公開數據顯示,據法制網6月1日報道,環保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指出,僅在2016年,全國城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監測點次總達標率逾九成,,夜間監測點次總達標率超過70%。全國各地環保部門共收到環境噪聲投訴逾50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近40%。具體來說,在監測的31個省會城市里,僅有拉薩的聲環境質量達到一級,其余絕大多數區域聲環境質量處于二級和三級水平。
其中,關于商業、鄰里、廣場舞等其他類噪聲的投訴已超過投訴總量的半壁江山。緊隨其后的分別是建筑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工業噪聲與交通運輸噪聲。事實上,噪音不只是擾民,在此前世衛組織公布的《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中,噪聲污染多帶來的危害足以令人警醒。據該報告顯示,噪聲污染不僅會令人煩躁、消極的心理狀態,影響睡眠質量,損傷聽覺器官,更有甚者,還會觸發心臟病、耳鳴、動脈硬化等疾病。
盡管投訴高居不下、污染危害不容小覷,噪聲污染治理卻也著實不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噪音取證難。管按照我國城市環境噪聲標準,居民區一般為白天55分貝、夜間45分貝,對各類車輛出廠行駛噪聲也有相關限制標準,但噪音污染具有時段性,一旦停止便很難取證。取證難就意味著處罰難。
加之城市規劃不充分、不合理,噪聲防范措施、降噪技術不夠,以及社會道德等因素摻雜,如何建立相應的執法反應機制應對這種“來無影去無蹤”的污染也成了治理的掣肘之一。誠如小區裝修、渣土車擾民等問題,往往持續時間并不久,真要實實在在地處罰極難。處罰很輕、監管很難,法規往往只能空轉,違法者就容易肆無忌憚。
另一個難題則是源于噪音分類太細,管理部門太多,執法主體不明確,造成“九龍治水”。噪音污染種類繁雜,其監督管理涉及環保、工商、城管、公安機關等多個部門,各個部門對于噪音的管理權限分工并不明確。根據噪聲污染防治相關規定,工業、建筑施工噪聲應屬環保部門監管,交通運輸、生活噪聲應屬公安部門監管。但在具體的職能劃分中卻仍是“誰都能管,但誰都管不好”的尷尬處境。
因而,究竟該怎么“治”、誰來“治”,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但當城市噪聲已無處不在之時,從防治意識到政策規范、制度建設,再到專項執法行動,補齊這一環境污染“死角”則更顯迫切。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