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噪聲污染是一種“城市病”,已成為僅次于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城市公害,日漸成為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一個焦點問題,不僅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壞了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秩序,必須得“治”。
走出“九龍治水”怪圈 治理噪聲污染需施以重拳
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我國城市的聲環境現狀并不樂觀,多數城市已處于噪聲污染的中等水平,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首當其沖?!吨袊h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16)》披露的2015年全國城市噪聲環境現狀顯示,全國城市噪聲監測,夜間四分之一不達標。
近,環保部公布了《2017年中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的城市噪聲污染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尤其在夜間,有超過40%的城市夜間噪聲超標,人們睡不好覺。
由此看來,在多數城市,擁有一個安靜的夜晚、睡個好覺已然成了“品”。那么,你知道“睡在噪聲里”究竟有多大危害嗎?
根據世衛組織和歐盟合作研究中心發布的《噪音污染導致的疾病負擔》顯示,噪音污染不僅讓人煩躁,睡眠差,更會引發或觸發心臟病、學習障礙和耳鳴等疾病,進而減少人的壽命;噪音危害已成為繼空氣污染之后的人類公共健康的第二個殺手。在這樣的情況下,噪音污染的治理顯得極為緊迫。
事實上,針對噪聲污染的治理,我國在1997年正式實施《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賦予環保、公安、交通等多部門環境噪聲監管職責。然而,噪聲污染至今仍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毫無諱言,噪聲污染久而不“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比如,沒有專業的噪聲監測設備、沒有足夠的執法人員;與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要素的污染不同,噪聲污染瞬時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強,有時很難取證,投訴經常不了了之;或者當時解決了,之后又繼續。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九龍治水,噪聲污染涉及多個部門,執法中就存在交叉和脫節現象;相關執法部門往往遭遇舉證難、認定難、執法難等,致使治理噪聲污染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要改變噪聲污染治理難現狀,必須盡快解決多頭交叉管理等問題,明確監督執法的主體和責任;在完善法律標準的同時,施以重拳,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明確監管職責,同時還要合理規劃和布局。
資料顯示,目前噪聲污染包括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商業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等,以建筑噪聲為嚴重,其次是社會生活噪音。在治理過程中,需細化不同種類的噪聲規定,因時因地對癥下藥。
全國人大代表、永清集團董事長劉正軍曾提出以下建議:一、修改《噪聲防治法》盡快出臺《噪聲十條》,健全法規標準體系。二、完善環境噪聲監測網絡,提高環境監管能力,提升監管水平。三、促進多元融資,推進噪聲污染防治產業發展。四、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提高違法成本。五、嚴格事前審批,嚴格落實“三同時”。對于建設項目,應做好環評審批和驗收,防治噪聲污染技術、設施不達標的,禁止開工建設、禁止生產經營,實現源頭治理。
治理噪音污染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行業加強自律,也需要每個人的積極參與、公開舉報,更需要執法部門聯合執法、重拳打擊。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隨著國家對環保工作日益重視,社會關注程度日漸上升,噪音治理行業爆發在即,已有的市場參與者應厚積薄發,提高研發能力,不斷提高資質、積累經驗。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