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垃圾焚燒發電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需求上漲持續激發市場空間,不過行業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市場規模增大就避不開“鄰避”問題,地方如何將“鄰避”變“鄰利”還需下足功夫。而且,企業仍需加大技術投入,抱團迎接挑戰。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國土資源部和環境保護部2016年年底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到焚燒設施選址要提前規劃與布局,同時要納入城市黃線保護范圍,保障項目落地。
《意見》認可了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是公用設施,并在規劃及土地配套等方面明確給予相應保護,這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是結構性利好消息,有利于激發新的市場空間。但行業也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地方政府提出的建設靜脈產業園需求、相關處理和污染控制技術需要提高等。
(一)規模持續增長,鄰避要變鄰利
相當于垃圾焚燒行業30年來建設規模的總和,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未來市場潛力巨大;需要政府提前規劃,企業要嚴格按高標準建設好、運營好每一個項目。
2016年12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計劃》提出,到“十三五”期間,全國規劃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50.97萬噸/日(包含“十二五”續建12.9萬噸/日),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比例達到50%,東部地區達到60%。
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75.8萬噸/日,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3.2萬噸/日。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十三五”末中國垃圾焚燒規模大約將達到62萬噸/日,需至少新增垃圾焚燒發電規模30萬噸/日以上,相當于要新建300個1000噸/日的垃圾焚燒電廠。新增垃圾焚燒發電規模30萬噸/日,相當于這個行業30年來建設規模的總和,本行業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市場規模增大,但一定要“鄰利”,這給地方政府和從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部委發布的《意見》明確了垃圾焚燒設施是公用設施的地位,并要求企業把垃圾焚燒設施建成鄰利設施,而不是鄰避設施。
實踐中,建設鄰利設施,比如環境共建、優先安排就業、節假日慰問等,在平衡當地居民鄰避心理方面取得很好效果。
垃圾發電企業一定要征得當地政府的支持,與政府一道,與居民進行互動溝通,征得居民理解,建設鄰利設施。
(二)靜脈園成新模式,處理技術需提升
需要企業具備建設運行多類型項目的能力,或者有能力聯合相關行業的企業一起承擔這些項目;企業不僅要提高單獨的垃圾焚燒技術,還要提高協同處理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規劃和政策措施,有利于激發行業市場。但是也應看到挑戰,應對不當將會影響市場開拓。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地方政府對固體廢棄物處理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普遍提出要建設靜脈工業園。一些地方政府規劃建設靜脈工業園,把垃圾焚燒、污泥處理處置、餐廚垃圾處理、危險廢棄物處理和醫療廢棄物處理等項目,通過PPP模式,一起打包委托出去。因為這些項目選址比較困難,并且項目之間具有協同處理效應。
比如,位于北京朝陽區金盞鄉的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始建于2002年,經過14年發展,已建設成為集固廢處理、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環保科教功能于一體的示范園區。產業園區包括衛生填埋場、垃圾焚燒發電廠、醫療廢物處置廠、餐廚垃圾處理廠、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和清潔焚燒中心。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實行精細化管理,實現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熱力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沼氣回收利用。
如果企業要拿到這些“打包”項目,需要具備建設運行多類型項目的能力,或者有能力聯合相關行業的企業一起承擔這些項目。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隨著國家關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加嚴以及公眾對這個行業的環保需求提高,行業發展也面臨著技術提高的迫切需求。
企業不僅要提高單獨的垃圾焚燒技術,還要提高與污泥、危險廢物等協同處理技術和節能降耗技術。也要重視自動控制技術在行業中的廣泛應用,以及項目運行的智能化。
關于技術提高,企業首先應不斷創新學習,還要與細分行業合作,借助其先進技術優勢。比如錦江環境與無錫華星達成合作協議,使用無錫華星先進的煙氣凈化技術。同時,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研發本土技術,以增強開拓市場的能力。
錦江環境兩年來投入近10億元,用于技術研發和引進歐洲等國外先進技術設備。
不斷完善和提高技術水平,使投資和運行成本合理,是迎接市場需求和應對挑戰所需要做的。錦江環境計劃以此為契機,苦練內功,在國內開發市場的基礎上,響應國家“走出去”號召,向發展中國家開拓市場。
(三)建立產業聯盟抱團迎接挑戰,建立總工程師制度
為行業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與細分行業合作,借助技術優勢;從設備技術企業手中要回行業話語權,解決行業內技術難題為應對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使潛在市場變為現實,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組織成立了全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聯盟。深圳能源環保、錦江環境、光大環保、天津泰達環保、永清環保等企業都參與了全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聯盟。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建立行業聯盟,為行業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幫助其共同應對挑戰,掃除開拓市場的障礙。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內企業之間或者與行業外企業的溝通合作共贏,有利于開拓“打包”市場,建設靜脈園,也利于進行技術研發,以及解決低價競爭問題。全國垃圾焚燒發電產業聯盟將組建全國垃圾焚燒發電總工程師委員會,對外行使“評價”職能,為行業的設備技術選型把關;對內承擔“巡診”職責,解決垃圾焚燒電廠安全穩定、環保運營問題。
總工程師委員會旨在凝聚總工程師智慧,構建一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從垃圾焚燒電廠實踐、需求和利益的角度,發出引導行業技術和產品發展方向、規范設備技術提供企業行為的聲音。
原標題: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