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隨著“河長制”在各地推行,大地上奔騰的河流悄悄發生了變化,“河長制”的實施日見成效。業界一致認為,“河長制”明確了地方黨政領導對環境質量負總責的要求,對環境保護的職能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的審視,并真正形成全社會治水的良好氛圍。
打造“全民治水”生態鏈 河長制布局全面提速
從中央到地方,都在積極“治水”:全面推行河長制總體進展已超預期。
所謂“河長制”,即由由黨政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管理和保護工作。簡單地說,其主要職責是督促下一級河長和相關部門完成河流生態保護任務,協調解決河流保護與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這個由江蘇無錫首創、源于藍藻暴發的水環境管理制度,既是河湖管理工作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我國水環境治理體系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
來自水利部日前公開消息稱,目前全國省市縣級河長制工作方案已全部印發實施,超過95%的鄉鎮印發工作方案,近28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省市縣鄉四級工作方案全部出臺。另據今年8月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的信息,當前各省份均已明確省級總河長和主要河湖的省級河長。
從改革方案到具體部署,做細做實。29個省份明確省級總河長,許多地方黨政“一把手”出任總河長,“一把手”抓“一把手”,責任層層壓實。據人民日報日前報道,全國已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近31萬名,其中省級河長331人,53名省級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河長,各地還因地制宜設立村級河長61萬名。
在中央層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2016年12月意見出臺,河長制由地方實踐上升為國家行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總河長,由省委書記或者省長來擔任。各省區的行政區域主要河湖設立河長,由省級領導擔任。同時河湖流經的市、縣、鄉分級分段設立河長,由同級的負責同志擔任。
隨即,河長制被正式寫入水污染防治法。其中明確,“省、市、縣、鄉建立河長制,分級分段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江河、湖泊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等工作。”部分地方還設立市、縣、鎮、村的四級河長管理體系,這些自上而下、大大小小的“河長”實現了對區域河流的“無縫覆蓋”。同時,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實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
“河長制”帶來的變化立竿見影。縱向上,各級“河長”形成治水“首長責任鏈”;橫向上,發展改革、水利、國土、環保等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各地積極開展清除河道違章、清潔河道垃圾、消除黑臭水體等專項整治行動。在河湖面貌改善方面,河湖管護責任更加清晰明確,很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
各地還因地制宜設立村級河長近60萬名,“鄉賢河長”“河小青”“河小禹”“企業河長”等民間河長不斷涌現。不少地方的河長都進行了巡河,并組織開展了專項整治等相關活動,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一些地區還根據本地河湖管理保護需要,制定出臺地方性法規及問題清單制度、河長巡河制度、河長名單公告制度等政策措施。
此外,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能否實現“河長治”,制度保障是關鍵。“河長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綠的長效機制,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治理,使河湖保護工作更加細化,考核更加嚴格。可以預見的是,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正變為現實。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