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環保產業火爆,企業跑馬圈地擴張業務。然而企業通過跑馬圈地雖然能夠快速擴大經營規模,但是跑馬圈地是有限度的。跑馬圈地結束以后,節能環保企業該何去何從,即企業如何應對“后跑馬圈地時代”?
節能環保企業如何應對“后跑馬圈地時代”?
跑馬圈地,準確地說并不是行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而是一個已經發生的事實,并且持續了多年。所以,除了考慮跑馬圈地本身作為一種趨勢延續外,我們更應該考慮“后跑馬圈地時代,節能環保企業該何去何從”的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節能環保行業跑馬圈地行為的本身。節能環保行業的主力市場如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新能源等,都具有天然的自然壟斷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市場(城市)只能容下有限數量的企業,比如該市場建造兩座10萬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就飽和了,再建造就是浪費。再比如,電網容量是有限的,屋頂空間資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太陽能光伏板不可能無限制地鋪設下去。
同時,這些產業還具有一個特點,就是運營周期長——PPP協議簽訂通常是20年或者30年,甚至更長。這就意味著,誰搶先擁有了這些資源,誰就占據了優勢地位,且這種優勢地位可以延續數十年,所以跑馬圈地的現象就出現了:盡量多地將這些具有自然壟斷性的資源攬在自己懷里,形成穩固且長期的優勢,并對競爭對手造成強烈的打擊。
目前,傳統水務行業、生活垃圾處理領域、危廢領域、新能源領域等跑馬圈地的現象比較嚴重。未來,土壤治理領域、餐廚領域以及部分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領域,如汽車拆解、電子垃圾處理、礦渣處理等,也將出現跑馬圈地現象,發生時間周期取決于上述產業自身發展情況,主要在于盈利性、商業模式等是否成熟。
當然,市場容量足夠大,或者不具備自然壟斷性,亦或風險較高的細分行業,跑馬圈地現象就比較少甚至沒有,或者僅存于部分細分領域內。例如大氣治理,通常污染源為工業企業,因此的工業企業是大氣治理企業的青睞目標,也是跑馬圈地的重要對象。
以電力企業為例,因其具有良好的現金流,環保需求強勁,一直都是脫硫脫硝市場的寵兒,也是跑馬圈地的標準對象。但同樣有著強烈環保需求的鋼鐵、水泥等企業,因為受經濟周期影響以及自身風險高企,為其提供服務自然就伴隨著較高的投資風險,相對而言就沒有電力企業那么受歡迎。同樣的產品和服務,面對火電廠和水泥鋼鐵企業,選擇的策略完全不同,這就是典型的細分行業在跑馬圈地過程中,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進行再度細分。
工業節能、工業廢水等領域也有類似的問題。工業企業的環保市場容量足夠大,其自然壟斷性較弱,同時受工業企業自身經營情況限制,加上其本身風險較高,因此跑馬圈地的現象相對較少。
企業通過跑馬圈地能夠快速擴大經營規模,但是跑馬圈地是有限度的。跑馬圈地的有限性,意味著行業內的企業都數量存在一個峰值,超過這個峰值企業將面臨無項目可做的局面。
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有限性為例,2015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是1.91億噸,比2014年增加了大約7%。其中焚燒量是6175.5萬噸,占比為32%,填埋量是1.15億噸,占比是60%。當年的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約22萬噸/日,垃圾焚燒發電廠有220座,平均每座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能力為1000噸/日。按照發達國家70%——80%的焚燒處理水平,在不考慮生活垃圾增量的情況下,假設我國可以達到75%的焚燒處理水平,那么我們需要大約393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紤]到未來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規??赡茉絹碓叫?,比如日處理能力為500噸,則需要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大約500座。
即使考慮到生活垃圾增量,但由于每年增量有限,并且伴隨城鎮化率的逐步平穩、社會環保意識形態的不斷加強、垃圾分類的逐步推行,正反因素此消彼長的情況下,我們認為,行業總體能夠容納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大概就是這個水平,基本在500座左右達到峰值,超過這個數量就意味著不少垃圾焚燒發電廠可能出現原料荒。
而實際上,2015年運營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為220座,同時大約有同等數量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在建,初步估計已經明確規劃建設的數量加上已運營項目數量大約在400座至450座之間,離我們預計的500座已經非常接近。
也就是說,生活垃圾焚燒企業在市場中想要獲取一個項目將越來越難,因為整個市場正趨于飽和,從前跑馬圈地的瘋狂擴張可能轉瞬即逝,企業將面臨沒有新項目可開發的尷尬境地。同樣的情況在生活污水處理、供水等多個領域內都會出現。
在這種可預期的趨勢下,我們不得不思考另一個問題:跑馬圈地結束以后,節能環保企業該何去何從?我們認為,未來的節能環保行業市場將發生以下5個方面變化:
,并購整合加劇
作為一種規模化手段,在大范圍跑馬圈地宣告基本完成、新建以及TOT項目機會越來越少的背景下,并購整合將迎來一輪大爆發。
2013年,北控水務并購標準水務,一舉增加202.6萬噸/日的處理規模,引發業內人士關注。實際上,過去5年間,北控水務新增了2224萬噸/日的處理規模,其中的48.1%即1070萬噸/日的處理規模是通過并購實現的。此外,光大通過并購東達水務,使處理規模達到112萬噸/日,在水務行業快速實現了突破,奠定了地位。
過去,在新建、TOT等主力市場機會較多的情況下,節能環保行業類似這樣的并購整合并不多見,一旦出現就是整個行業為之側目的大事件。而在未來,小到一兩個單體項目,大到幾乎同級別同體量企業的并購重組都將成為常態,包括耳熟能詳的行業巨頭也可能出現相互之間的吸收、合并等。在市場容量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并購整合將成為規模競爭的主要手段。
我們預計,這種并購整合將遵循從劣質到、從小型到大型的基本規律。所謂從劣質到,是指首先在行業內推出的可并購標的,大部分屬于相對劣質項目,這些項目往往存在經營困難、現金流短缺、規范性差、規模一般等問題,無法支撐項目持續經營,而的項目可能在后期更多出現。
而從小型到大型,是指首先在行業內出現的是大量的單體項目,規模一般較小,而到后期,以企業為單位而非以單體項目為單位的并購整合則越來越多。所以行業并購整合初期,不少經營存在問題的小項目先陸續釋放出來,未來單體項目甚至行業內企業整體尋求被并購被整合或將常態化。
并購整合的興起,對行業內的企業而言,大的變化在于運營能力越發重要,與市場開發能力并駕齊驅。在劣質資產釋放階段,如果沒有提升能力,那么同等條件下往往無法承接此類項目。而在資產釋放階段,資產獲取代價較高,如果沒有的運營能力,并購成本可能難以收回。同時,企業對被并購資產的管理整合能力、企業文化輸出能力等越來越看重。
第二,渠道下沉
渠道下沉是大量企業應該考慮的新策略。由于大城市市場規模的飽和,原來基于管理半徑、投資收益等各種因素不愿意考慮的小項目,將很快出現在新一輪的競爭名單中,而這些市場往往在縣域及以下城鎮或農村中,對其進行市場開拓,顯然原有的主力城市渠道無法有效覆蓋。因此,為了適應大范圍(大量縣域及以下市場)小規模項目的市場趨勢,各類節能環保企業都將面臨渠道、市場嚴重下沉的考驗,優先建立渠道優勢的企業或將上演“農村包圍城市”的大戲。
過去節能環保企業尤其是全國性的企業,通常都是由投資部門在全國各地跑項目。渠道下沉以后,企業需要面對上千個可能存在機會的市場,總部直接操盤的難度越來越大。區域公司、省級平臺等便應運而生,這是直接的應對策略,也是目前全國性企業大量建設區域公司、省級公司的核心所在。同時為了適應區域市場本地化,我們建議企業可以考慮與區域內的強勢企業或者政府下屬對應投資或產業平臺進行深度合作,采用合資或金融手段強化對渠道下沉的應對。
第三,小型化處理市場得到重視
小型化處理市場,包括分布式處理技術,將獲得的重視。例如,生活垃圾處理等主力市場在大規模項目跑馬圈地完成后,剩余市場主要是分散的小規模處理項目,如1——200噸/日的垃圾處理項目。由于填埋場在縣域及村鎮同樣面臨污染、庫容等問題,小規模的垃圾制氣、堆肥、熱解等技術可能獲得更多企業青睞。目前,已經有不少中小企業在大力發展小型化處理技術,建議大家可以多關注和儲備,并尋求良好的發展機會。
第四,化大型企業出現
化擴張將成為行業內有識企業的另一個重要選擇。在國內市場趨于穩定的情況下,我們認為行業內的企業一方面會對國內市場繼續深挖,另一方面可能會把市場力量從本國轉向“環境換資源”的國家,對潛力市場進行強有力部署,開展“買買買”的游戲與輸出。經過國內市場的整合,加上在市場的大力開拓,未來我國節能環保行業有望產生類似威立雅這樣的巨頭。
第五,企業競爭力重構
在上述變化之下,企業競爭力重構就不難理解了。隨著并購整合加劇、渠道下沉、小型化處理市場激發以及化大型企業的出現,企業的運營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化開拓能力,以及新的更加甚至革命性的技術研發能力等都將成為新的競爭要素。
目前,整個行業內的企業基本都處于粗放的搶項目階段,核心能力和資源大量聚集在市場開拓方面,政府關系、公關能力、市場開拓是每個企業的核心要素。但是,按照行業發展趨勢,未來真正的行業巨頭應該走精益化的管理道路。然而現實情況是,目前行業內規模的企業,連常規的戰略管理體系都沒有建立,精益化管理道路對整個行業來說還任重而道遠。
總體來說,我國節能環保行業仍然處于粗放的跑馬圈地時代,但后跑馬圈地時代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一旦到來,就意味著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可能面臨拐點,建議行業內的企業仔細研究、認真對待“后跑馬圈地時代”。
(作者系和君咨詢資深合伙人)
原標題:節能環保行業趨勢分析⑥ 跑馬圈地轉瞬即逝 環保市場或將迎來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