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水十條”和“十三五”規劃的決勝關口,也是疊加政策+融資雙重利好的產業拐點。2020年,對于環保產業而言,注定不是平凡之年。一場場圍繞“硬任務、硬措施、硬責任”的環保大戲已進入攻堅拐點:
在水處理領域,圍繞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和渤海綜合治理等標志性重大戰役挺進關鍵節點;
在固廢處理領域,固廢及危廢專項行動、垃圾分類等系列舉措,倒逼各類“放錯了的資源”回歸專業渠道;
……
即便處于經濟下行壓力大勢下,環保作為傳統基建中的“新基建”有望在內需驅動下維持較高的市場需求,保障業績。多地拿出諸多環保項目,并配套優惠措施,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保和綠色發展領域。目前,云南、河南、福建、四川、陜西、河北、重慶的投資項目計劃已經出臺,總投資規模接近25萬億元,其中1.58萬億元歸屬環保產業。
在“逆周期”政策調節下,用作環保重大項目資本金的環保專項債,也帶動了更大規模的環保行業投資。作為地方政府投資的重要手段,專項債早在2020年初就已加快、加量發行。截至4月中旬,2020年全國共發行專項債券超過11285億元,用于生態環保類(包括水務建設、生態環保、水污染治理等)的專項債總額接近1018億元,占比逾8.5%。這也意味著,此輪專項債新發行規模已超過2019年全年新增規模。
生態環保類項目比重不斷攀升的同時,也將助力環保企業輕裝上陣并加快項目落地。根據中金公司預計,逆周期政策有望進一步加碼,環保行業或將充分受益。尤其在大量的央企、國企進入之后,也使得部分邊界不清晰、盈利不明朗的項目落地,整個環保產業這張“餅”將越來越大。
未來,環保產業容量會更大。市場預測,2020年我國環保行業總產值將達到8.74萬億,且在未來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10.25%。到2023年,整體產值將躍升至13.58萬億。就近期來看,5月后聚焦政府投資運營項目的環保企業將會分到政府投資的“蛋糕”,這些可能通過PPP和BOT項目的方式產生。相應地,近期多家環保企業攬獲的環保項目已經超百億元。
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的提標改造是值得關注的方向。環境標準逐步提升,環保需求不斷釋放,為配套的新建環保設施如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帶來大量商機。疊加拉動內需的政策利好,此類項目更易得到資金支持和上級政府的批準。但與此前不同的是,環境治理也從以前的“大干快上”轉變為如何運用更為科學的方法進行提質增效。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設施、燃煤電場脫煤脫硫設施幾乎都處于高位,這個時候就要回歸環境治理的本質。
環保企業也會向專業化和綜合化兩個方向發展。“環保產業是政策主導型和市場驅動型相合的產業,目前正是由政策主導向市場驅動過渡的階段。”在此背景下,環保產業亟需進一步轉型升級,走向更規模化規范化的發展道路。正如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所說,“環境治理肯定不是投資性產業,也不是基建工程類產業,它是技術服務型產業。”
整合浪潮過后,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比例會大幅增加,環保產業會更加健康、蓬勃發展。從目前環保企業規模看,仍以小微企業為主,數量占比達到70.58%左右,大、中型企業數量占比則分別為3.58%、23.47%。而對于“小而美”環保企業來說,業內人士建議轉向細分市場領域或以核心技術、產品和服務能力參與產業分工。畢竟,環保產業將進入蛻變期,要在新環境中脫穎而出,企業必須將技術創新、服務能力作為核心驅動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