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深入開展碧水保衛戰行動,扎實推動淠河各項生態環境治理工程,淠河各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Ⅲ類標準,個別月份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新老淠河水清岸綠、魚聚鳥集,畫在城中現,逐漸煥發新的活力,為人水相親、和諧共生的城市持續助力。
水生態修復。實施淠河城南水利樞紐綜合治理工程,為淠河國家濕地公園新增庫容3300萬立方米,提高淠河濕地公園納洪蓄水和改善自然生態功能的作用,為大別山重要的水禽提供更多間歇地和越冬場所。圍繞蘇大堰積極打造淠河右岸生態濕地,完成蘇大堰生態河道、深度凈化塘、導流明渠開挖,整治蘇大堰周邊水利,進一步提升蘇大堰水質,減輕淠河水環境負擔。推進城區供排水一體化特許經營項目,大幅提升城區排水防澇能力,優化整合城區供水市場,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實現供水、排水、污水系統化運維管理,
水環境治理。引入三峽集團所屬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打造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六安模式”。緊抓入河排污口治理完善工程,實施蔣家溝、均河、小高堰調蓄池工程、安豐明渠橋梁工程、排泥塘景觀工程、管線遷移工程等。新建城北污水處理廠二期、河西污水處理廠、東城污水處理廠二期、東部新城污水處理廠二期、鳳凰橋污水處理廠二期等,污水處理能力由18.5萬噸/天提升至41.5萬噸/天,不斷提升城區污水處理能力,杜絕污水直排淠河。緊盯黑臭水體整治目標,城區13條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并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市政排水管網修復改造,鞏固第一批小區(單位)雨污分流整治成效,完成第二批小區(單位)、街巷雨污混接整治,對大雁河、北郊支渠和蘇大堰3條河道周邊29個小區進行雨污混錯接改造及雨污水管道修復。推動第三批小區(單位)街巷雨污混接整治工程,實現城區污水分流。
水資源利用。積極協調省淠史杭管理總局,保障淠河生態流量,切實提升淠河自凈能力。新建規模為5萬噸/日的鳳凰橋中水回用項目,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相關標準要求后進行工業項目回用,進一步減少淠河污染量。通過水資源循環利用、污泥資源化利用、清潔能源協同,打造科研示范基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水安全提升。統籌做好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落實河道采砂管理有關要求,確保淠河河道采砂規范有序。在淠河上下游關鍵節點建立7座水質自動站點,形成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實時掌握淠河各排污口污染貢獻,為整治入河排污口提供數據支撐。在淠河中心城區段兩端分別建設綠色示范項目,有效保障水安全、傳承水文化,推進淠河左右岸、上下游協同治理,打造流域治理示范,促進水城融合綠色趕超發展。
原標題:六安市“四水共治”實現淠河長治久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