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垟鄉是中國四大鉬都之一,鉬礦資源豐富,鉬礦業也是黃垟鄉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鉬產業的興盛給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力量的同時也帶來了水環境污染問題。過去,由于村民的衛生習慣與環境意識較欠缺,礦企管理不規范,存在企業污水和生活廢水直排現象,嚴重污染了河道生態環境。
自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決策部署以來,黃垟鄉始終堅持把“五水共治”作為推進轉型升級、社會發展和改善環境的突破口,突出重點、統籌推進,通過截污納管工程、山塘治理、修建攔水壩等一系列舉措,黃垟鄉治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水環境也有了一定改善。面對粗放發展的生態欠債,治水工作仍舊任重道遠。今年,黃垟鄉更是持續奮進、狠抓落實,以“五水共治”為抓手,多措并舉,不斷寫好山美水更清的生態興鄉文章,來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一是堅持思想建設,提升全民治水素養。黃垟鄉堅持節水優先的治水思想,始終把節水放在最重要、最優先的位置上,由黨員干部、村兩委志愿者、各村鄉賢、人大代表帶頭,加強用水管理,杜絕水資源浪費,推進企業節水技術改造等,帶動全鄉營造濃厚節水氛圍。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杜絕岸上垃圾對河道造成“二次污染”,通過“走村”宣講、發放宣傳冊、懸掛橫幅等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建立生活垃圾資源集中處理站1個,并安排垃圾清運車每日入村清運垃圾;制定獎懲措施,樹立典型示范,鼓勵村民之間互相監督,讓全鄉村民成為“五水共治”的參與者和宣傳者。
二是鐵拳出擊,全面開展治水護水工作。黃垟鄉切實推進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截污納管工程和農村污水治理,目前,黃垟鄉已完成截污納管建設項目7個,生態化綜合治理村1個,受益農戶1112戶,共5900余人;深入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工作,采用了鄉級督查考核、行政村日常巡查監督、農戶積極參與、第三方終端運維的模式,實現了全鄉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長效運行維護管理,農村人居環境和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完成底項村河道治理修建1條攔水壩,切實實現3個治水示范河段的“河岸同治”。
對礦山企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和提升,建起了棄渣復綠工程、鉬礦公園等,從“以環境換取增長”轉變到“環境優化促增長”,礦山企業開展污水零直排創建工作,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處理終端。企業選廠積極推進尾沙干排技術,使用
濃縮設備將尾礦漿濃縮處理后進入濃縮罐,通過加藥絮凝,使得污水變清水,循環利用,絮凝后的污泥進入帶式壓濾機,最后形成含水率較低的濾餅排出銷售作為建筑材料的原料,增加企業收益,真正做到了污水零排放、資源全利用、礦區全覆綠。
三是機制出新,深化河長制。黃垟鄉制定村級考核細則,對村級河長從巡河問題上報質量、綠水幣、污水終端設施巡查等維度進行考核,堅持旬督導、月匯總、季通報、年考核,加大對河長巡河履職情況的通報力度,督促在保證巡河頻次的同時,分享優秀河長的經驗,著力提升巡河質量,突出問題導向,強化跟蹤問效,打通河長制履職“最后一公里”。
“五水共治”,黃垟一直在路上。全鄉將繼續按照“水岸統籌治水、源頭阻斷污水、長效機制管水”的總體思路,讓“綠水”成為黃垟的金名片,讓“五水共治”成果產生的放大效應成為項目落地、新興產業崛起的生態資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