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柳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柳州市三年來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把水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筑牢祖國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中之重,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精心繪制“護水圖”、念好“治水經”、續寫“興水計”,全力守護“水質冠軍”金字招牌。2022年,在全國30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中,柳州市名列第一!柳州市的柳江河從昔日的“納污之江”蛻變為全國“水質冠軍”。柳州市水環境質量能獲得今天這份成績,實屬不易。總結三年來的“治水”經驗,主要突出了“五做”。
一是做足“科學興水”文章。
柳州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水環境保護融入全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管理整體規劃,出臺《柳州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柳江河流域水質保護和提升規劃》等15個水環境治理方案和規劃文件,一體推進城市建設、產業發展、民生改善。頒布實施《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把實行河長制納入立法范疇,成立柳江流域保護委員會和柳江流域保護中心,以“更高、更強、更嚴”的方式保護柳州“母親河”。制定《護航柳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工作方案》,為共同守護柳江水質提供紀律保障。
多年來,柳州市通過搬遷改造一批,轉型升級一批,引進實施一批,形成了“5+5”產業發展新格局。實施化工廠退城進園,電廠關停轉型,建設電鍍工業園,全市20家電鍍企業已搬遷入園,促進柳州市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減少污染排放。
二是做好“精準治水”答卷。
近年來柳州市先后建成生活污水處理廠58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3座、污水收集管網達2558公里。全市工業園區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泥無害化處理率100%。黑臭水體一度沉疴難治的竹鵝溪,水體水質穩定良好,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九曲河水質明顯好轉。市政府相關部門近年來不斷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排查岸線長度800多公里,涉及流域面積3500平方公里,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1100多個。柳州海事部門強化船舶污染防治,省際貨運船舶全部配備防污染設施設備,創新推行免費接收政策,柳州中心港區船舶污染物實現“零排放、全送岸”。全市扎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投入使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316套,推廣使用農村黑灰污水處理利用項目70個,大型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100%。
三是做亮“智慧管水”法眼。
柳州市相關部門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摸水情、定水策,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向“科技支撐、精細管理、協同治理、精準減排”轉變。不斷構建和完善水環境預警體制,形成“1+6+10+1”水質監測網絡。選取重點入河排污口建設視頻監控和水環境大數據精準監測溯源系統,全天候在線監控流域水質變化情況,實現精準監測溯源和預警預報。推行第三方治理,柳州陽和工業園區“環保管家”成效明顯,率先在全區建立“六合一”生態環境綜合執法信息系統,建成廣西首套企業排污智能監管系統和企業污染源在線監測設備動態管控系統,利用遙感系統、無人機、無人船等方式開展河道巡查和水域環境問題整治,實現對企業生產排污治污的全過程管控。
四是做實“聯合保水”根基。
柳州市堅持“共抓大保護”流域治理思維,建立“區內+區外”跨區域協作機制,與桂林市、來賓市、河池市簽訂《紅水河柳江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與貴州省黔東南州建立都柳江流域市(州)級跨區域環境聯合交叉執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突發水污染事件協作等機制,實現流域共同保護、上下游共同治理。建立“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協作機制,共同辦理涉河湖治理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000多件,立案890件。全面落實河長制,四級河長累計巡河50.2萬余人次,整治河湖“四亂”問題1170個。構建全民護河行動體系,全市共有生態環境保護類志愿者5.2萬名,通過綠色創建、科普教育、公眾開放及志愿服務等系列活動,深入打造“親情柳江河”志愿服務精品項目,每年固定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上百次。
五是做牢“系統護水”堤壩。
柳州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用好國家、自治區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政策,香蘭河流域綜合治理EOD項目,順利納入國家項目庫,獲金融機構貸款15億元。全市實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樹種結構調整和更新改造,超額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任務,濕地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2.2%,開展柳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專項整治,強化石榴河、洛江等重點支流水環境風險防控,實施23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21條美麗幸福河湖建設,52個河道治理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88個農村供水項目及12個中央水環境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
通過以上“五做”,柳州市近三年來,轄區內河流水環境質量繼續保持領先水平,實現了綠色發展新征程,續寫了生態文明“柳州傳奇”。
原標題:柳州:“五做”發威力 水質三連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