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水利廳印發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綜合治理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便于更好地理解《規劃》內容,切實做好貫徹落實工作,現就《規劃》作如下解讀。
一、出臺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五年兩次赴云南考察,特別關心云南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先后視察了洱海、滇池。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堅決扭轉湖泊保護治理的嚴峻形勢,保護好“高原明珠”,省委、省政府果斷作出在治湖理念上、治湖措施上、治湖體制機制上來一場革命的戰略決策,提出了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60條具體措施,其中:第32條措施為“治入湖河道”。
補給湖泊的水量和進入湖區污染物大多是通過入湖河道進入湖泊,入湖河道的水量多少、水質好壞是決定湖泊水質好壞的主要因素。因此,湖泊保護治理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治理、管控好入湖河道。省水利廳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湖泊革命”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堅持源頭治理、精準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狠抓根源關鍵,謀劃治本之策,及時制定出臺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綜合治理規劃》,為今后一段時期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治理指導重點方向并提供依據。
二、《規劃》主要內容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湖泊革命”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積極落實“加強入湖河道清淤、濕地管護、水質提升、防洪等綜合治理,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建設”等“治入湖河道”具體措施。
(二)規劃范圍及水平年。本次規劃重點研究對象以各涉湖州(市)認定的、納入河長制管理并定期進行水質監測的主要入(出)湖河道為準,包含九大高原湖泊主要入湖河道124條、主要出湖河道6條?,F狀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近期水平年為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
(三)治理原則。一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二是全面規劃,突出重點;三是綜合施策,系統治理;四是分步實施,保障成效。
(四)治理目標。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為目標,從明確入湖河道管理范圍、完善防洪薄弱環節、保障入湖清水量、提升入湖水質、改善水環境面貌、修復水生態系統、補齊監測監控設施短板、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長效機制等方面進行全面系統規劃,分湖泊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理目標任務。
(五)主要任務
1.《規劃》從水域岸線管理保護、防洪治理、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
環境監測等五個方面提出工程治理措施,擬實施工程項目152個,總投資82.91億元,其中水利投資60.66億元、其他投資22.25億元。一是入湖河道水域岸線方面。加快推進17條尚未劃定河道管理保護范圍的劃定項目和58條河道管理保護范圍標識落地項目。二是防洪治理方面。在全面明確入湖河道防洪標準的基礎上,提出40條河道堤防治理、56條河道清淤疏浚,32條河道上游山洪災害防治,17座病險水閘和3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提升。三是水資源保護方面。提出了38條河道河面垃圾漂浮物打撈清理設施建設、12條河道水系連通及生態補水項目。四是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方面。提出了20條河道生態綜合治理、18條河道源頭區水土保持及水源涵養生態建設和2個水美鄉村試點建設項目。五是水環境監測方面。包括58處水質監測站點建設、123處水文監測站點建設和190處視頻監控系統建設項目。
2.《規劃》制定了入湖河道管理保護范圍劃定和標識落地、河道取水口排查及整治、河道排水口排查及整治、河道日常巡查保潔、城鎮區河段雨污分流改造、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與尾水資源化利用、城區河段淹積點整治、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河流濕地提質增效和執法監管等12個方面管控措施。
(六)實施計劃。近期(2021—2025)規劃啟動實施項目89件,遠期(2026—2030)規劃啟動實施項目63個。
(七)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二是明確工作職責;三是加強前期工作;四是加大資金投入;五是加強宣傳引導。
三、關鍵詞解釋
(一)河流健康評估:是指對河流生態系統狀況與社會服務功能以及二者相互協調性的評估。
(二)入湖河道已建堤防防洪達標率:是指已達到防洪標準的堤防長度占堤防總長度的占比。
(三)主要入湖斷面水質達標率:是指常流水、季節性斷流河流入湖斷面水質達到預期標準的占比。
(四)河濱綠化率:是指河道管理保護范圍內綠化面積占適宜綠化面積的比例。
原標題:云南省印發九大高原湖泊入湖河道綜合治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