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失職 法治“罰單”由誰開
2013-12-31 14:16:54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關鍵詞:閱讀量:3346
導讀:hbzhan內容導讀:面對環境問題,避在事發之前,功在日常,積極預防要從日常落實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做起,堅持從嚴、從細、從廉、從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我們不是以規避問責風險為目標,但是規避問責風險,可以避免社會矛盾和問題,維護環保部門良好形象,不可忽視。
hbzhan內容導讀:面對環境問題,避在事發之前,功在日常,積極預防要從日常落實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做起,堅持從嚴、從細、從廉、從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我們不是以規避問責風險為目標,但是規避問責風險,可以避免社會矛盾和問題,維護環保部門良好形象,不可忽視。
近些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有目共睹,與之俱來的則是環境責任事件屢屢發生,“毒工廠”、“癌癥村”等時有披露,給民眾生產生活乃至生命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有的情節還相當惡劣、后果極為嚴重,然而,曝光-查處-再曝光-再查處,環保問題儼然已經擺脫不了此伏彼起的怪圈,直讓人產生“審污疲勞”。
某地發生一企業違法排污事件,雖然環保部門平時監察工作次數多、要求嚴,但因沒有留下一紙文書,工作馬虎,查無實據,遂遭失職之追究;某地環保局因有領導打招呼,違規審批一家企業上馬,結果出現群眾集體上訪事故后,領導矢口否認,環保局領導吃上官司;某地一環評單位因環評文書少寫了一個“不”字,結果語義大相徑庭,讓企業鉆了違規亂建的空子,出事后環評單位和環評人員擔責被究;某地環保局幾名監察人員因吃人嘴短,拿人手軟,放寬了執法標準,在企業放肆排污被舉報后,盡管執法人員以“不熟知法規條文”為由相推辭,終還是被追責下崗……近年來聽到和見到不少這樣一些實例,在企業發生環境事故、事件后,一些環保部門、環保工作者被追究行政或法律責任。
不以犧牲環境和群眾健康為代價謀發展,堅持生態發展、可持續發展,早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破壞環境行為、環境責任事件何以仍然不斷上演?無良業主的利欲熏心、監管部門的無所作為、地方官員的政績沖動,等等,這些病因大家其實早已參透,問題的癥結或在于缺失法律亮劍,懶作為、不作為、亂作為成本太小、風險太低,使得有關各方有恃無恐、變本加厲。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污染事故的高發期,環保部門的風險越來越大。隨著國家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和對行政過錯追究力度不斷加大,對相關官員或環境執法人員的失職行為進行問責已成常態。從日常落實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做起,堅持從嚴、從細、從廉、從實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我國環保法規定,違反法律規定,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個別企業的排污或許還只是“點源污染”,環保部門的失職卻為整個轄區內的廣大企業肆意排污提供操作空間。對失職瀆職環保官員的一絲縱容,就可能將造成一片地方環境的沉痛傷害。因此,對“粗口局長”必須嚴懲不貸。有關部門要深究其背后可能隱藏的利益糾葛,同時更要嚴肅法紀,加大環保責任的追究懲治力度,進而促進責任部門積極主動作為,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法律保障。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