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好似喝藥 抗生素污染或造就“超級細菌”
4月底,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發表的一項中國地表水污染研究引發了許多媒體關注。報道稱該文章指出中國的河流、湖泊等天然水環境中被檢出含有158種藥物和個人護理品,其中抗生素類有68種。
中國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也正在承受抗生素管理失范的部分后果——一些抗生素,如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嘧啶,在珠江、黃浦江的檢出頻率達到100%。抗生素或正在污染中國地表水。
就中國而言,由于國家尚未推出相關標準,污水處理廠并沒有將抗生素當做一種目標污染物來處理,暫時也沒有專門對付它的辦法。有一些抗生素,是在去除其他雜質的時候順便去掉的,也就是說,抗生素被處理掉,只是躺著中槍。眾所周知,躺著中槍的概率是比較低的。
目前學術界對地表水中抗生素殘留對人體的危害并沒有明確的定論。有專家表示,與用藥量相比,江水中9種抗生素總濃度高超過2000納克/升其實是個非常微小的劑量。這是因為,1納克等于0.000001毫克,而病人通常服藥劑量在每次100-200毫克左右(以諾氟沙星為例)。盡管含量很少,但是人每天都要喝水,殘留抗生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還有待專家們早點研究出來。
抗生素會使微生物和細菌產生耐藥性,大的恐慌莫過于《柳葉刀-傳染病》雜志里提到的“超級細菌”。這類細菌實際上就是“超級耐藥菌”或“多重耐藥菌”。在范圍內存在的抗生素濫用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細菌耐藥性提高的后果。
6月16日,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環科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和研究院的教授在滬多學科交叉探討“河口近海環境中新型污染物”問題。專家認為,流入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可能導致“超級細菌”產生。
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的新型污染物以及它所帶來的飲用水污染問題引發人關注。目前觸目驚心的數據顯示,全國享受公共飲水服務的4.6億人口中,有9800萬人的飲用水不安全。除了傳統的農藥等有機物之外,以新產生的化工產物和藥物等為代表,新型有機污染物正大量進入水體,甚至水源。據了解,盡管這些污染物在水環境中的含量極低,但即使低濃度暴露也會給水生生物帶來遺傳和發育毒性,如抗生素導致的微生物抗性基因污染,就可能制造出耐藥性、抗藥性極強的“超級細菌”。這些污染物已逐步被聯合國及一些國家列入相關研究計劃,其中“雙酚A”等內分泌干擾物已被列為英美及歐盟的環境質量標準。
源頭生產、源頭治理是防治污染工作的核心,實現“從源頭到”的完整治理和監督體系,使得供水系統的每一個環節都能達到國家規定的101項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