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理吞噬巨額資金 加強行政監管促效率提升
北京、成都、河南、蘭州……還有更多的地方政府為大氣污染支付著巨額的賬單。
北京:5年將投入近500億治霾
今年7月份,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財政計劃5年內統籌落實資金478.58億元,專項用于燃煤污染防治、機動車排放污染防治、工業和其他行業污染防治、揚塵污染防治、綜合保障措施等領域,并建立起以“滾動預算”、“深度統籌”和“陽光保障”為支撐的大氣污染防治財政投入機制。同時,北京市環保局表示,北京將進一步努力削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堅持不懈地推動空氣質量提升和生態環境改善。
北京市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在通過加強排污費征收管理和完善相關環保政策,引導排污企業加強治理、減少排放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北京市財政局表示,根據“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已會同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將84項重點任務細化成117個項目,形成了2013-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財政資金保障方案,計劃5年統籌落實資金478.58億元,專項用于相關領域防治大氣污染。
“凡是市財政予以支持保障的重點項目,將納入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滾動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北京市財政局介紹說,2014年,北京市財政統籌安排中央和市級大氣污染防治資金147.17億元,專項用于這些確定領域,共涉及71個具體項目。“通過深度統籌,實現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在項目間、單位間、年度間的動態管理和平衡,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效果。”
為嚴控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風險,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項目評審工作委員會,組織專家及專業機構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聯合評審。同時,為更好體現大氣污染防治資金使用績效,原則上將大氣污染防治滾動預算項目全部納入財政績效評價范圍。綜合采用事前評估、事中管理、事后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大氣污染防治資金支出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進行客觀公正評價。
成都:每年投資5億元專項用于大氣污染治理
成都市《市政府關于我市2014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報告》顯示,今年1-9月,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162天,達標率為59.3%。與2013年同期相比,達標天數增加55天,達標率上升20.1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SO2平均濃度下降38.7%,PM10平均濃度下降17.7%,PM2.5平均濃度下降16%,CO和O3濃度水平、NO2平均濃度基本持平。
根據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成都進一步完善工作體系,貫徹市委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要求,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設立基層環保機構。今年底前,全市317個鄉鎮(街道)環保機構全部設立完畢,為基層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強化源頭控制方面,成都市積極推進55家印染企業結構調整,已關閉6家、完成設備拆除待搬遷29家。同時重點對冶金、建材等行業的落后產能進行整體關閉或部分生產工藝設備淘汰,54戶企業完成落后生產線的關停或者拆遷處置工作。
此外,加大削減排污總量的力度。在機動車排氣污染治理方面,全面試行尾氣簡易工況法檢測,上半年抓拍黃標車違反限行規定1.42萬起,轉出和注銷黃標車9669輛,報廢機動車5.9萬輛。在燃煤污染治理方面,加大禁燃區內燃煤鍋爐淘汰力度,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2014年淘汰10%。同時,正在開展中心城區飲食油煙污染專項治理,重點整治、規范中型以上(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150平方米以上)飲食服務單位油煙排放,采取綜合措施解決飲食油煙污染投訴,特大型飲食服務單位(加工經營場所使用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全部安裝油煙在線監控設施。還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秸稈禁燒巡查體系,協調相鄰地區聯動禁燒,建成秸稈產業化規模化利用企業26家。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的基礎保障,市政府設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據了解,從今年起,我市將每年投資5億元,專項用于大氣污染治理、落后產能淘汰、科技研究、能力建設等方面。
河南:財政廳籌措資金4.2億多元用于大氣污染防治
接連而來的幾個碧日晴空,讓鄭州人民暢快呼吸的同時,愈加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11月3日,河南省財政廳透露,今年,河南省財政廳累計籌措資金4.2億多元用于大氣污染防治,大力促進《藍天工程行動計劃》推進實施。
近年來,隨著河南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復合型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在不利氣象條件下,灰霾天氣頻繁發生。據了解,今年河南省財政共安排資金4億元,用于18個省轄市和10個直管縣鍋爐拆除及改造、揚塵治理、黃標車淘汰、秸稈綜合利用等項目,積極做好重點地區灰霾治理工作,進一步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此外,2014年,省財政安排600萬元資金,用于“把脈”大氣污染成因分析,研究防治對策,為大氣污染防治提供基礎保障。
今年,河南省財政還籌措資金1803萬元,繼續支持18個省轄市和10個直管縣空氣監測網建設,進一步提高空氣監測能力,對空氣質量實施動態監測,定期發布大氣質量變化情況,有效提升空氣質量監測和監控能力。
蘭州:治霾逾百減排項目還要投資500億
諸多嚴厲治污措施推行背后,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和支持。目前蘭州已形成多元投入治污的格局。
“資金投入主要來源于財政部、環保部撥款,省市級財政支持,以及社會資金,企業自籌資金等。”蘭州市一位官員表示。
如2013年,公開報道稱,當年財政部、環保部下撥中央環保專項資金2.3億元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甘肅省級財政支持1.1億元開展燃煤鍋爐治理改造,蘭州市級財政大氣污染防治投入突破4億元,并通過政府資金引導,拉動社會投資18.9億元。
在企業自籌資金部分,典型的為企業出城搬遷。企業搬遷大部分資金還是要由企業自行承擔,但政府會給予諸多優惠政策。
在財政補貼方面,蘭州市將各級政府補助資金,著重用于治污管理、節能減排項目。治理大氣污染的同時,亦能再次獲得相關的財政資金支撐,良性循環。
據蘭州工信委,截至10月27日,蘭州新達標天數217天,同比增加47天,達標率72.6%。在污染物的排放方面,二氧化硫年平均值、氧化碳和臭氧日均值都已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2.5和PM10的指標分別下降15.92%和9.09%。
環境治理方面的成效已為這座城市帶來新的經濟價值。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4年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名單公示》中,蘭州赫然在列。
“這是對蘭州近幾年環境治理的肯定,也是經濟發展的機遇。未來三年我們將有121個節能減排項目陸續上馬,項目總投資高達500億元。”蘭州市財政局城市建設處處長張旻昕說。
據《蘭州日報》報道,此次蘭州入圍全國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意味著2015到2017年間,蘭州將獲得多可達27.4億元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這是蘭州獲得的數額大的一筆中央財政單項獎勵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