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模式”再次開啟 “后APEC時代”何去何從
在中國環境科學院副院長柴發合看來,這也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北京和周邊省市再次聯手,采取別的空氣質量保障措施,預計京津冀地區污染物排放將減少30%~40%。
2008年的奧運空氣質量保障是我國次嘗試多地聯防聯治的大氣治理模式,隨著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國十條”)落地一年,京津冀之間的攜手治霾已經成為常態。“國十條”確立的京津冀2017年PM2.5要比2012年下降25%的目標,正在倒逼三地采取超常規的減排措施。
在剛剛過去的10月,灰霾天走了又來,連續4次襲擊京津冀。不少老百姓都在質疑,不是說一年來采取了很多措施嗎,為什么感覺藍天還是不多,治理措施到底有沒有效果?
事實上,一年來的超常規減排還是有效果的,今年1~9月,北京的PM2.5濃度同比下降6.3%,天津下降19.1%,河北全省平均下降12%。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方力說,遺憾的是,10月的連續重污染,把北京市剛剛取得的減排成績抵消了不少。這類翻轉式的變化表明,已經采取的減排措施是有效果的,但空氣治理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藍天,必須有一個過程。
北京正式進入APEC節奏
3日起,北京開始執行為期10天的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正式進入APEC節奏。
與往屆會議前人們熱衷猜測領導人穿什么服裝怎么照合影不同,這次霧霾成了“先聲奪人”的話題。北京及周邊河北等省份為減少排放而采取的措施成為外界眼中中國希望當好東道主的有力證據。
2日的北京秋高氣爽,它會是中國順利迎客的好兆頭嗎?隨著奧巴馬的“空軍一號”飛離中國,北京的空氣質量會不會很快惡化?世界媒體的議論七嘴八舌。不過花絮終究只是陪襯,面對即將云集北京的各國元首、高官及商業,分析人士更關心一個實質問題——會議能談出什么?
從中美峰會會給“新型大國關系”注入多少正能量,到中日首腦能否實現“破冰會談”,從中國想從APEC得到什么,到APEC會否成為中國力推的亞太自貿區與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角力的競技場,世界媒體列出的看點很多,而所有這些都將在接下來一周多時間里一一揭曉答案。
追問:“奧運模式”治理大氣效果幾何
專家認為,APEC期間大氣治理難度遠大于奧運會。
APEC時隔13年重回中國,北京的空氣治理成為焦點。
2008年奧運期間的北京藍天讓人印象深刻,從8月8日至24日奧運會召開的17天,全市空氣質量天天達標,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50%,創造10年來歷史好水平。
據了解,2008年奧運會期間,環保部與北京市政府牽頭,會同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省等省區市及有關部門,共同制定了“第29屆奧運會北京空氣質量保障措施”。北京采取部分機動車限行、停止在施工地污染工序、重點企業限排等措施,天津和河北部分地區也相應采取部分臨時減排措施。
環保部城市環境管理專家組成員彭應登認為,2008年奧運會處于夏季,正值北京雨季,擴散條件好,污染物排放總量處于低谷;APEC期間是秋冬交替期,屬于北京霧霾頻發期,不利的氣象擴散條件、季節性裸露地表,加上采暖季排放,無論是本地污染源還是區域傳輸,污染控制難度整體上遠大于奧運會期間。
他表示,雖然如此,但與2008年奧運會期間相比,北京已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措施,在應對重污染天氣方面有了更加成熟的程序和操作方案,采取措施效用會更明顯。
彭應登認為,“奧運模式”作為應急手段,對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和居民生活影響很大,不可能作為常態化方式。要治理大氣,還是要采取常態化的、健康的治理措施,加強日常的、民用的污染源優化,強化日常管理,“細水長流的措施效果比較持久。”
APEC期間山東大氣治理將參照“全運模式”
與北京參照“奧運模式”不同,為了在APEC期間改善空氣質量,山東將參照“全運”模式。
日前,山東省政府對省環保廳報請的《山東省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空氣質量保障措施》進行了批復。
根據批復,濟南、淄博、東營、德州、聊城、濱州等市作為承擔山東保障任務的重點區域,要在全面加強燃煤企業、化工石化等工業污染源的綜合治理同時,加大對會議期間實施停產或限產企業的監督檢查,確保落實到位;要加強轄區內各類粉狀物料運輸和城市揚塵污染控制;遇到不利氣象條件和北京市可能出現重污染天氣時,要及時采取果斷應急減排措施。其他市在確保各項保障措施落實的同時,加強對各類重點廢氣排放源的監督管理,發現超標行為應立即責令停止生產;要加強重污染天氣的預警預報和應急響應,并按照相應的重污染級別及時啟動應急措施。
批復指出,將充分借鑒山東在2008年奧運會和2009年全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中的成功經驗,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已建成的治污設施要確保正常穩定運行,大限度發揮治污設施的減排效應。2014年應建成運行的治污工程要加快建設進度,力爭在會議召開前完成,努力減少區域污染物排放量。各市要加強轄區內重點污染源的監督檢查和在線監控,做好監測信息的發布工作,全面及時反映會議期間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和空氣質量狀況。
同時,山東省政府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各自的職能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保障措施》的落實。在保證安全供電的前提下,提高清潔能源發電和達到超低排放水平機組的運行負荷;確保會議期間產生揚塵污染的工地停工;會議期間要加強城市道路和街道保潔,增加保潔頻次;加快推進全省黃標車淘汰工作進展,抓好機動車的路檢和限行區域內車輛的執法檢查。
后APEC的大氣污染治理
進過各方各地的大力舉措,APEC期間的大氣質量將得到保障,而后APEC時代的大氣污染治理呢?
進入10月以來,北京已經經歷了三次霧霾。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報員丁俊男介紹,從污染物排放條件分析,10月25日至30日,預計污染物排放維持基本水平,此后,APEC空氣質量保障措施將開始實施,預計將有利于提高空氣質量。
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認為,重污染天氣應急保障實施方案目前執行情況不錯,但有兩點特別需要改進,一是預報預警技術需要提高,好是在重污染來臨前的1~2天就啟動應急;二是特定污染源解析工作緊迫,每個地方對于自己污染形成的真正原因清楚之后就可以根據個性化的成因來制定有效的重污染防治預案。
柴發合呼吁,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小組已經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協調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的創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應該以治理大氣污染為突破口,將環境治理整體帶動起來,這需要大量研究和實踐。因此,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調小組不能僅僅作為一個協調機構,應該帶有一定事權功能,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區域層面大氣污染管理體系的建立。”柴發合表示,這需要法律法規支撐。
他呼吁在《環保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之后,出臺一個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條例,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督管理和執法,對關鍵行業布局、關鍵污染物和污染源的管理納入統一體系。
2008年,為確保北京奧運會空氣質量達標,經國務院批準,環保部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6省(區、市)以及各協辦城市建立了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市空氣質量達標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