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霧霾要抓住“七寸”
據中央氣象臺新監測資料顯示:16日早晨到17日早晨,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中部、華北中西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地區出現了輕到中度霾,其中,江淮東部、黃淮東部的部分地區出現了重度霾;17日凌晨,上海、杭州、南京空氣質量達到中度污染,南京部分時段達到重度污染。
同時,受南支系統短波槽影響,西南地區持續受到陰雨困擾。
據悉,17日白天,冷空氣將使黃淮、江淮等地的霾天氣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或消散。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白天到夜間,東北地區中部、黃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的空氣污染氣象條件為3級,上述部分地區有輕度霾,局地有中度霾。
另外,17日白天至夜間,西藏東部、川西高原中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夾雪,局地中雪;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廣西西部、海南東部、中國臺灣等地有小雨或陣雨,局地中雨。西南地區多日受到陰雨困擾,當地群眾需注意防范陰雨對交通和農業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
此次大范圍的重度霧霾,天氣原因占據不小的比重,但除了天氣,還有什么原因,先來看看有哪些不靠譜的“霧霾成因說”。
難以自圓其說的霧霾成因
“氣象條件說”是把霧霾成因歸結為出現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其實,不利氣象條件只能是霧霾形成的外部因素,如無污染源,即使再不利的氣象條件,也不可能形成霧霾。例如,在北京,霧霾的主要成因是北京三面環山,風向總是北轉南、南轉北,污染物“走來走去,跑不出去”,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非常容易形成重污染。但全國三面環山、四面環山的城市很多,卻沒有出現類似北京這樣嚴重的霧霾天氣。
“汽車尾氣說”認為,霧霾主要是由機動車尾氣排放造成的。例如,北京汽車保有量達六百萬之巨,尾氣排放量是巨大的??墒牵?013年國慶期間,大量汽車駛離北京,全城依然為霧霾所籠罩。這表明,汽車尾氣并非霧霾形成的直接原因。自2013年2月1日起,北京開始實施京V排放標準,符合新標準的油品也早已于2012年5月31日上市。更嚴格的標準也沒有給北京帶來藍天。
在“燃煤說”看來,霧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冬季取暖燃煤量增多。現在的北京,即便是在不供暖的春、夏、秋三季,也依然霧霾天頻現。
“工業污染說”認為,霧霾主要是由工業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北京自2001年申奧成功后,污染企業大規模外遷,首鋼等大批企業均已搬離主城區。北京現在已基本看不到高聳的煙囪,但霧霾卻越來越嚴重。
由于無法將霧霾成因歸結于單一污染源,有人開始提出“綜合說”,把汽車尾氣、燃煤、施工粉塵、垃圾焚燒等污染源,以及氣象條件的組合作為霧霾形成的原因。這種解釋,將霧霾形成的所有可能因素均包括在內,無法使人理解霧霾形成的真正原因,也無法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意見。中科院分析認為,霧霾出現時,空氣中各種污染物組分比例與平時相當,而“綜合說”中所提到的種種污染因素,在過去也是普遍存在的,為何過去霧霾少發或不發,今天卻霧霾頻頻?例如,北京市環保部門在2013年1月14日發布稱:華北低溫導致采暖排放等污染物排放大、擴散條件不利,以及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貢獻疊加,是造成北京霧霾天氣的原因。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細想來,北京市環保部門是把霧霾原因歸結于北京的氣候條件。天冷供暖要燒煤,又不刮風,所以我們只能忍受霧霾了。就像一間長時間沒人打掃的房子,到處都落滿了灰塵,房主人不反思自己的懶惰,反而責怪是因為沒有風把灰塵吹走。所以,這個說法也不能令人信服。
根除霧霾要抓住“七寸”
環境問題的本質是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發展思路的問題,作為比較突出的環境問題,霧霾的形成也是上述三方面造成的,因此要想徹底根除霧霾,必須真正弄明白離開經濟發展談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離開環境保護談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這一道理,從而改變思路,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尋找新的發展思路方面尋找解決問題之策。
投入巨額資金治理霧霾彰顯了政府的責任與擔當,但是根除霧霾不僅僅是錢的事情,還需要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確保巨額資金花在“刀刃”上,確保環保工作做得好的官員得到嘉獎甚至升遷,環保工作做得不好的官員受到應有的處罰。唯有獎罰明確,將環保業績與官員的“烏紗帽”掛鉤,才能使各地“父母官”真正把環保工作放在心上,使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建設一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讓廣大民眾早日呼吸上新鮮空氣,不僅需要各地“父母官”積極作為,真正把環保工作當回事,也需要相關企業,尤其是國有大型企業以身作則,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廣大老百姓也要主動參與,從點滴做起,唯有多方發力,根治霧霾才可能取得成功。總之,面對霧霾,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根治霧霾是一場全民運動,只有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真正根除霧霾,實現空氣質量的根本好轉,早日讓廣大民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