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前景無錢景 我國光伏產業望涅槃重生華麗蛻變
國內光伏企業遭遇盈利難
“在當前光伏發電價格相對較高的現狀下,光伏產業的發展和石油價格、政策關聯緊密。”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中央圍繞光伏產業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很多地方政策仍然沒有對光伏產業發展形成共識,不少省市在光伏發電等關鍵領域仍然處于政策空白。南開大學電子信息與光學工程學院院長趙穎如是說。
趙穎認為,依靠政策之外,相關企業的技術進步也至關重要,同樣的光伏組件,德國電站就能實現82%的效能,而國內的電站只有70%多。
圍繞光伏產業發展,美國家庭用電將發生的革命,或許值得注意。政府應該關注分布式光伏發電,不一定要在西北、西南地區建設大型的光伏發電站,再向東部地區輸送。
2015年光伏:涅槃重生華麗蛻變
2011~2013年,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是“痛苦的時期”,但企業也經歷了寶貴的技術升級、管理創新、優勝劣汰過程。一定意義上講,正是因為這些坎坷和收獲,才使得我國光伏產業在成為產品銷售量、年度光伏電站安裝量之后,能夠承擔起更多責任。
“確實應該看到局部困難,但也要著眼整體。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累計并網太陽能光伏裝機量達26.52GW,同比上一年度增長67%。剔除2014年前三季度并網量4GW,2014年第四季度我國新增光伏并網量為6.52GW。2014年全年新增光伏太陽能并網量為10.52GW。從2014年出臺的密集政策和全年的裝機量就可以看出,我國光伏產業目前發展態勢良好。”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能源發展研究基地主任王偉透露。
王偉表示,“光伏產業在2013年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國內光伏企業在光資源豐富的地區上馬數十億元的電站項目,速度過快,電網接入以及消納問題,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等問題都進一步凸顯。”
“2015年,光伏產品需求量將達58GW左右。隨著中國光伏加工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以及產業整合深化帶來的潛在產能恢復,中國光伏組件銷售量繼續保持60%的市場份額是可能的,小幅提高也是可以期待的。如果再輔之以政策引導,無論是在以轉換率提高為核心的技術進步方面,還是在切割機等關鍵裝備制造方面,中國光伏制造技術都會實現穩步提高。”王偉坦言,光伏產品生產屬加工,雖然面臨“雙反”和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但既然是加工業,未來一個階段里,能夠全面替代中國的國家還未出現。這意味著,中國光伏仍將保持強大的加工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加快技術創新,打破瓶頸
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先生表示,中國光伏產業將在2015年走出嚴冬,迎來新的春天。
如今,整個光伏產業走向更理性發展的道路,不再一味追求產能,而更注重質量以及市場開拓的問題。過去,中國主要利用西部地區土地資源優勢以及太陽能資源的優勢,發展光伏電站;現在,通過發展分布式光伏系統,將東部發達地區的屋頂資源加以利用,同時結合農村改造,光伏電站的發展可能進一步擴大。
眾所周知,僅有裝機容量是不夠的,如果缺乏對質量的把控,就不能保證光伏電站壽命達到20-25年的預期,也無法達到立項時的經濟效益目標。
“我們要實現對的承諾,所有在座從事光伏產業的人要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加強創新,包括研發高轉化效率的技術、開發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以及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實現產融結合,這就需要同的質量認證機構合作,為金融機構提供投資依據。”石定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