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環保類投資總額近300億元
1月21日,有報道稱,安徽省加大社會資本引進力度,先后發布兩批城市基礎設施PPP項目,環保類設施投資總額約281.45億元,預計直接利好安徽省內的環保。
安徽省發改委近日發布第二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投資項目,環保及城鎮基礎設施項目共26個,預計投資120.55億元,涵蓋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中水回用廠、城鎮供水設施建設等。
2014年9月,安徽省公布了批42個城市基礎設施類PPP項目,項目總投資709億元,涉及供水、污水、垃圾、城市交通和生態環境這五類。其中供水、污水、垃圾、生態環境這五大領域環保類投資約160.9億元。
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市建設的PPP模式已成為目前中國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資模式,該模式一方面緩解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另一方面也為區域內的相關公司拓寬了市場空間。
國家PPP試點元旦起航
自十八大以來PPP熱度直線上升,被政府視作打破政府壟斷和地方債務堅冰的子彈。2014年以來,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大量PPP項目,在政府強力支持下,預計將迎來新一波投資高潮,2015年基建投資仍是穩增長重要抓手,有業內人士預計基建投資增速維持在2014年20%左右的高水平,而2015年PPP的大空間可達2.1萬億元。
2015年1月1日,安徽省池州市主城區污水處理及市政排水設施購買服務正式運行。這是財政部在2014年底推出的30個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中的簽約項目,同時也是被財政部和住建部共同列入試點的PPP項目。
專家表示,大力發展PPP模式是各級政府緩解財政不可持續壓力的一種途徑。在“土地財政”難持續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將主要依靠兩個渠道獲取融資:發債和發展PPP模式。前者存在規模上的限制,后者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彌補城鎮化融資缺口
去年8月份,安徽省發改委對外公布了首批基礎設施等領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范項目,共計28個,總投資額達到1080億元,涉及水利、能源和新能源、交通、城市基礎設施、旅游、加工制造業和服務業等七個領域。
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投資所研究人員竇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還有一些具體產業項目,如加工制造、能源等,這些領域多是以國資為主,隨著混合所有制的推動下,也希望民間資本能參與。
兩方面吸引民間資本,源于城鎮化的資金缺口。2013年,安徽省城鎮化率達到47.9%,正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據推算,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老城區基礎設施改造,預計到2020年,安徽省每年投資需求在1500億左右。
安徽省住建廳廳長侯淅珉表示,近幾年安徽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年均1000億元左右,其中政府性投資占65%左右,主要依靠土地出讓或通過政府融資平臺以土地抵押方式籌集。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債務不斷增加,加上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現行的資金籌集模式已難以為繼、不可持續。
侯淅珉表示,推進PPP模式,可以為城鎮化提供資金保障,又能減輕政府債務負擔。還能發揮政府和企業各自優勢,提高投資效益和公共服務效率、轉變政府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