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批PPP項目總投資805億元
河南省1月23日公布批29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總投資額達805億元。
這29個項目,涉及交通、供水、供暖、供氣、醫療、養老等領域。其中,交通類項目7個,總投資額398億元;供水、供暖、供氣類項目9個,總投資額153億元;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類項目6個,總投資額30億元;醫療和養老服務類項目3個,總投資額37億元;環境綜合治理類項目1個,總投資額85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類項目1個,總投資額12億元;園區開發類項目2個,總投資額90億元。
作為緩解地方籌資壓力和中國新一輪城鎮化建設中的重大改革舉措,PPP近年來風靡大江南北,并獲得較大關注。內陸省份河南政府發布的首批PPP項目共29個,涵蓋基礎設施建設各個領域。既有PPP模式應用較為成熟行業的項目,如垃圾、污水處理類項目,也有探索嘗試行業的項目,如醫療養老、保障性安居工程等。
根據河南省城鎮化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56%左右,需要新增1100萬農村轉移人口。河南省財政廳副廳長趙學東分析,未來一段時期,將是該省城鎮化的高速推進階段,需要投入巨額資金,單純依賴公共財政投入,難以持續。而推廣和運用PPP模式,正可以撬動社會資本彌補資金缺口,有助于緩解新型城鎮化籌資壓力。
四問河南PPP項目
河南都推出了哪些PPP項目?
作為公共領域建設的PPP項目,河南這次發布的首批項目共有29個,涉及交通、供水、供暖、供氣、垃圾處理、污水處理、醫療、養老、環境綜合治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園區開發等領域,總投資額805億元。
這些項目既有省級項目,也有市縣級項目,種類繁多,力爭建設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施范例,為下一步PPP工作開展提供參考。
啟動PPP項目對河南有啥好處?
趙學東介紹,推廣運用PPP模式有助于緩解新型城鎮化籌資壓力、有利于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助于轉變政府職能。
“推廣和運用PPP模式,可以撬動社會資本彌補資金缺口,對于新型城鎮化建設而言,不僅是雪中送炭,更是錦上添花,必將大有作為。”趙學東說,這是一種新型的政企合作模式,可以實現共贏,政府可以激活社會資本,社會資本可以參與公共領域投資,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說白了,這是中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種融資模式。
為此,河南省政府出臺了《關于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成立了推廣運用PPP模式工作領導小組,省財政廳轉發了財政部PPP項目操作指南、合同指南以及政府采購管理辦法,為PPP項目全面規范開展提供了制度和組織保障。
哪些企業可以參與?
細看這些項目,少的投資額度也在億元以上,又都關系民生,企業具備哪些資質才可以參與?趙學東說,這沒有明確要求,是根據企業和項目所在地政府洽談確定,不過企業起碼得“不差錢”,因為這些項目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較高,投入很大,當然,企業介入項目后,金融機構也可以提供大力支持。
據悉,河南省政府與建行、交行、浦發銀行成立的3000億元新型城鎮化發展基金,將會對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PPP項目給予重點支持。
會增加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嗎?
通過PPP模式,社會資本進入了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領域,可資本是逐利的,這會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嗎?
趙學東說,在PPP項目設計中,有5個步驟、19個流程,從項目的提出、談判到后的合作細節,都要通過合同公開,實現對社會資本參與項目的公開監督,從而“保證政府、社會資本和公眾群體三方都受益,達到項目效益提高、質量提高”。
正在運作投資一些項目的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境工程事業部區域總經理翟善偉說,公司參與項目后,不僅能夠提供專業的團隊和人才保障項目運營得更好,還能夠保證股東利益、政府利益和老百姓利益達到一個平衡點,實現共贏,“服務價格上會對老百姓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