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新聞視野】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新聞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文件,確定紅沿河核電站二期兩臺百萬千瓦機組已獲核準,“停擺”長達4年的中國核電實質性重啟,幾天來兩會代表委員有關核電的熱議終于得到了一個適時的呼應。
此前在全國“兩會”上,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賀禹發起,21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題為《推動核電新一輪規模發展,實現中長期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戰略目標》的提案,參與聯名的政協委員還有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干勇、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朱之鑫、國務院國資委原副主任金陽等。
上述專家指出,要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20%的目標,我國核電在運裝機規模應達到1.5至2億千瓦。他們建議,從國家戰略層面進一步明確核電在我國能源電力供應中的支柱地位,實現核電在我國的規模化發展。我國核電目前已經具備規模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應在全力推動完成引進三代核電技術消化吸收以及依托項目建設的同時,按照“同一廠址,同一技術路線”的原則,以沿海擴建項目為重點,采用滿足國家核安全標準要求,具備三代技術主要特征的成熟堆型技術填平補齊。
【板塊續寫整體優勢 規模化發展內陸核電勢在必行】事實上,正處于應對氣候變化、調整能源結構大背景下的中國,有著雄心勃勃的核電發展計劃。目前,中國運行核電機組21臺,裝機容量1902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27臺,裝機容量2953萬千瓦,在世界上在建機組數排位,占在建核電機組數的40%。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以此計算,2015年到2020年6年時間里,中國需新建裝機4000萬千瓦,每年平均需要開工6臺機組。
紅沿河之后,是否會迎來一個沿海項目獲批高峰?受訪的業內人士態度依然相對謹慎。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指出,“從整體上來講,后面肯定要上一些項目,但具體這些項目怎么上,估計還需要一些時間。怎么上主要是各種技術之間的比較,二代改進型后面上起來應該比較困難了,現在三代都已經有了,相對于二代,安全性各方面會更好一點。但是三代現在又不是很成熟,之后我們怎么樣往前面走,可能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紅沿河項目獲批 未來十年核電投資有望趕超700億】與此同時,作為中國裝備中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核電“走出去”已經升級到國家戰略。2014年12月24日和今年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兩次就加快核電等裝備走出去進行了重點部署。作為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完成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于2014年8月正式通過國家評審,計劃年內啟動示范工程建設,為核電走出去奠定了技術基礎。
目前,中國核電企業的海外市場開發也正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廣核已實質進入英國核電新建市場,初步鎖定一個參股項目和一個控股項目。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GDA)后將應用于控股項目建設,屆時將真正實現我國自主先進核電技術在海外市場落地,具有標志性意義。
【加快進軍海外市場 2015年核電板塊漸入投資佳境】從“兩彈一艇”到核電建設,從國防軍事戰略到服務經濟社會,中國核工業創建,至今已60周年。業內預測,截至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在建核電世界的規模,以及堪稱世界的核電發展速度,與之不相符的卻是國內公眾的疑問。
對此,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核安全司副司長湯搏認為,“核恐懼”的歷史、核廢物的長期影響、核能技術的神秘性和復雜性以及現代媒體對于核災害場面生動傳輸共同造成了當下公眾對核能的誤解與質疑。
【公眾信任源自監管透明】除此之外,還有核事故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及恢復問題、核廢物的長期影響問題、鄰避問題、偏遠地區發展權問題等,都需要政府出臺政策來調整,才能實現利益公平和風險公平。他指出,提高核電社會可接受性是目前突破核電發展僵局的重要節點,其關鍵在于建立社會公認尺度,給出明確安全目標,這不僅有助于社會風險和核電風險的研究,還有助于深化公眾對核安全問題的理解,終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社會風險的分散平衡。
以上就是今天的新聞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