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武威榮華工貿有限公司向騰格里沙漠腹地排放污水8萬多噸,污染面積266畝的環境違法事件經媒體曝光后,相關責任人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和拘留,當地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已被停職并接受審查,各項后續調查處理工作正在全面展開。
目前,由國家環保部組成的專家組已制定《榮華公司廢水偷排污染事件環境調查與損害評估方案》,將對受污染沙漠損害和地下水進一步進行評估、鑒定,提出被污染沙漠治理方案進行治理。
十多年多次違規被查處
此次肇事企業榮華公司是武威市涼州區民營企業,一家集農業、礦產、醫療等于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還是全國首批151家農業產業化、甘肅省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就是這樣一家“明星”企業,在過去十多年時間里連續發生違規排污事件。
2011年8月,按照武威市整體規劃要求,榮華公司從涼州城區遷至城東11公里的發放鎮沙子溝,實施易地搬遷和技改擴建。2014年5月,項目主要生產工程基本建成,但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同步配套建成。
在環保設施沒有完全建成的情況下,榮華公司擅自投入調試生產,私設暗管向騰格里沙漠腹地排放生產廢水。據有關部門初步調查,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的9個多月,榮華公司平均日排放不達標中水近1000噸,累計排放27萬多噸,其中近19萬噸用于榮華公司投資建成的榮生沙漠公路兩側樹木綠化灌溉,8萬多噸通過鋪設的暗管直接排入沙漠腹地。經無人機航拍和GPS定位,確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處,污染面積266畝。
早在2003年,榮華公司作為大股東的榮華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就因味精生產建設項目未執行環評與“三同時”制度、無污染治理設施、超標排放等問題被責令停產整頓。2008年4月,環保部督查發現,榮華實業公司污染治理二期工程未完工,排放廢水化學需氧量超過標準2.39倍,仍不能做到達標排放,榮華實業公司因而被掛牌督辦。
環保部門對群眾舉報只轉不查
事實上,2014年9月,內蒙古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發生后不久,甘肅即啟動了臨沙地區、戈壁地區環境保護大檢查行動,要求堅決防止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有關部門公布的排查結果是:全省臨沙地區未發現類似沙漠排污現象,只在敦煌的戈壁地區發現一起類似的隱患。
據媒體調查發現,榮華公司向騰格里沙漠排污的行為,就發生在甘肅環保大檢查期間。針對榮華公司排污問題,群眾曾向環保部門舉報,但省級環保部門對群眾舉報信件只批轉而沒有深入調查檢查,地方環保部門接到群眾信訪舉報后,不認真檢查和嚴格執法,甚至不真實反映情況,隱瞞違法事實。
目前,對榮華公司和有關人員的責任追究工作正在進行。榮華公司已被按日計罰超過300萬元,董事長被立案調查,兩名直接責任人被行政拘留。武威市、涼州區環保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已被停職并接受審查,有關部門將根據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的調查結果對其作進一步處理。
污染轉移,毀滅性破壞沙漠生態
騰格里蒙古語為“天”,意為茫茫流沙如渺無邊際的天空。作為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并非不毛之地,部分地區有著豐富的地下水滋養。“沙漠降雨量少、蒸發量大,污染物很容易成為固態、濃度變大,加以沙子掩蓋,很難發現。如果污染地區有地下水,那么后果是極其嚴重的。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是千年萬年、很難恢復的。沙漠地區地表水少,老百姓抽取地下水很容易抽到污染水,對人體和動物影響都非常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憂心地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法研究所主任周珂接受專訪時指出,沙漠排污是我國環境污染的新問題,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該問題的產生有其特殊背景,是國家在環境治理的進程中自然產生一種現象,即所謂的“污染轉移”。由于經濟發達地區環境治理力度大、監管較嚴,部分污染企業,包括一些被東部地區淘汰的企業,為追逐經濟利益,會轉移到地廣人稀,執法力量不足的經濟欠發達地區。
“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沙漠不適宜人類居住,沒有更好的生態資源,企業生產環境成本低,可以進行污染轉移。但經過論證,我國目前還缺少符合深井灌注條件的地質構造。騰格里沙漠表面一片荒漠,實質上有著非常脆弱的生態圈。這種所謂的污染轉移對非常脆弱、珍貴的沙漠生態資源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污染成本比其他地區更大。企業違法排污,既有環境科學知識的匱乏,也有追求暴利的思維。”周珂強調。
排污沙漠源于監管“荒漠”
誠然,能讓干旱的沙漠變成綠洲,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兒了,但直接將墨汁般的污水排入沙漠,這種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企業的利潤倒是“爽快”了,留下的環境之殤該由誰來買單,群眾的健康上哪兒去重獲?
鑒于大多數群眾日常對沙漠接觸較少,對沙漠排污導致的嚴重后果可能關心不多,沙漠地區的居民主要依靠有限的水源生活,水質被污染,生存將面臨極大的困難。同時,沙漠里風沙大,沙塵暴可以將被污染的沙塵帶入高空,吹向沙漠附近的其他省市,進而污染更廣大的地區。不僅本地牧民,還有周邊省市的居民都將有可能吸入被污染的沙塵顆粒,由此引發人體氣管以及肺部等疾病,例如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病等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被污染的沙漠,想要恢復以往的狀況,更是難上加難。
此番榮華公司沙漠排污行為是一起典型的頂風違法案件,環保主體責任不僅沒落實,更將管理制度視為形同虛設,頂風排污,如此膽大妄為,與環保等相關部門監管流于形式,不嚴格履行監管職責也有極大關系。因此,在嚴厲處罰涉事企業的同時,對于監管部門的行政不作為更要“殺雞儆猴”,絕不姑息,讓沙漠里的監管不再“沙漠化”。
招商引資,能促進就業,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對于一方老百姓來講,自然是件大好事,但企業若只片面追求自身經濟利益大化,甚至與地方官員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大發不義之財,置老百姓的安危于不顧,這種“黑心”企業在一開始就不應該通過審批門檻,走入群眾視野。“決不允許‘下不為例’,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出現這種問題”,環保部強硬的態度讓咱們看到了希望,但能否真正兌現對老百姓承諾,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本文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網、經濟參考報、新華社、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