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處理預熱“十三五” 垃圾焚燒發電脫穎而出
在垃圾量猛增,填埋難以為繼的情況下,焚燒處理作為上公認的一項成熟技術,開始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熊躍輝曾公開表示,當前,我國有1/4的垃圾填埋場接近飽和,固廢污染的問題相當突出。從目前來看,垃圾焚燒是處理垃圾的主流辦法。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人口的激增勢必導致垃圾圍城愈演愈烈。相對填埋等技術,垃圾經焚燒后不僅可大幅降低體積,從中獲得電力能源,避免填埋等處理方式對地下水和土壤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更可解決我國各級城市人均面積和耕地面積緊張的而垃圾焚燒是現階段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有效的垃圾處理手段,政策上也給予了高度支持,中期來看,相關上市公司有望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垃圾焚燒發電和風電、太陽能相比,具備機組可利用小時高,輸出穩定的特點。隨著在垃圾無害化處理中所占比例的不斷提高,垃圾發電將在全國總發電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對我國可再生能源結構產生重要影響,垃圾發電的科學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環境衛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徐文龍介紹,我國設市城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達到89.3%,其中70%以填埋為主,25%28%為焚燒。目前的垃圾焚燒處理率為25.6%。“十三五”期間,焚燒處理能力會進一步增長,建設管理更趨于精細化。
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根據行業發展,未來幾年固廢市場規模將占環保投資總額的30%左右。而目前大概是24%左右,據此測算的話,“十三五”期間固廢處理行業投資區間在4.25-5.10萬億之間,那么到2020年前,我國固廢處理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萬億元。
在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燒行業將保持穩?。?)業績成長性仍存。行業公認焚燒自十二五進入黃金期,為達到十二五規劃35%占比的目標,預計至2015年底我國將新建近220座焚燒設施。截止至2015年年初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新投運和在建焚燒設施占比僅達到20%,預計年底能達到30%,可見焚燒市場還存在新訂單空間,另外在建項目居多,按照BOT會計準備,港股垃圾焚燒企業仍然處在利潤高增長期。2)末端處置性質決定平臺效應。焚燒為末端處置手段,無論污水、污泥還是固廢資源化,終仍將走進焚燒。這種性質決定焚燒企業較水務企業延伸性好,平臺效應更加明顯。3)緊盯平臺類公司。垃圾焚燒廠的投資和運營對應需要現金流充裕和運營成熟兩個優勢,因此我們需要選擇已經具備平臺效應的企業,未來的搶訂單和并購期,這類公司將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