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天利達食品廠2012年3月1日生產的一款核桃粉,因檢出安賽蜜,判為不合格;新都區新繁鎮連勝調味品廠2012年4月11日生產的一款酸菜魚調料,因苯甲酸超標被判為不合格……截至6月14日,成都質監部門半年內發現了3起食品添加劑使用不當的食品安全問題。
在嚴厲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的同時,質監部門也發現,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理解上存有誤區,有9成消費者對添加劑沒“好感”,接近一半的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對身體有害,使用越少越好。
那么,消費者該如何正確認識它?
【記者調查】
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不甚明白
記者在成都錦江區多家餐館調查發現,不少餐館里都公示了食品添加劑的名稱、使用效果等內容。在一家火鍋店的“餐飲衛生安全信息欄”上,“火鍋底料公示”內容從食用鹽、雞精、豆瓣、胡椒面等調味品到泡辣椒、姜、蒜等,食品添加劑的名稱也醒目地羅列其中。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能讓消費者放心。在一家中餐館就餐的李女士說:“一是商家公示內容有的看不懂,二是有的店羅列了一堆食品添加劑,反而看著心里發毛。”她說自己對食品添加劑的用途不甚了解,“的就是不要在食品中使用任何添加劑。”
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延長食品保存期”是食品添加劑的zui大作用,其次為“便于食品加工”和“改善食品品質”。消費者龐女士說,防腐劑就是食品添加劑,對身體有害,需要單獨包裝、禁止食用。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認識模糊,認為食品添加劑都是化學合成物,更將蘇丹紅、吊白塊等國家禁止使用在食物中的非法添加物,都歸到食品添加劑中。
【專家說法】
食用40年合格添加劑,危害只等于吸一小時汽車尾氣
西華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車振明教授稱,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質或者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不同于非法添加物。如今,新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對添加劑使用的類別、劑量和適用范圍都有了明確的規定。
“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無需過度恐慌,只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使用添加劑,對人體的負面影響都是可以接受的。一個人連續食用40年按照相關標準使用的添加劑,只相當于在馬路上吸一小時汽車尾氣帶來的危害。”他說。
“公眾之所以對食品安全沒有安全感,一是由于食品安全常識的缺失,另外也是因為公眾對政府監管缺乏信心的表現。”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蒲彪認為,消費者要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企業和商家更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更加注重食品安全意識。
【購物支招】
消費者應如何挑選食物,才能避免受到濫用的食品添加劑或非法添加物的危害?
1、少買散裝食物,多選購有包裝的、標識明確的產品。
2、挑選保質期短的食品。一般說來,食物的保質期越長,其中的食品添加劑尤其是防腐劑含量可能越高。
3、不要在短期內大量食用同一種食品。食品添加劑少量食用是安全的,但是在短期內大量食用,添加劑達到一定的量,就有害處。
4、避免食用反季節食品。
5、對色澤特別艷麗、香氣特別醇厚、味道特別鮮美、形態特別的食品要警惕,過分的東西常常是“包裝”的結果。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