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旨在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作戰圖”日前正式出爐。2020年,成都將圍繞環保“十三五”規劃等文件確定的目標任務:
在市民關注的具體指標上,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以下。為此,成都將提升VOCs監測和治理能級,確保完成四川省政府下達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目標任務。繼續推進夏季臭氧、冬季霧霾污染防治和火電、水泥、玻璃等NOx排放重點行業企業的治理,加大柴油車等高排放車輛、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力度。強化夏季臭氧防控和秋冬季大氣攻堅。
2020年繼續“上新”一批科技治氣產品——開展新一代餐飲油煙凈化裝置、專用新能源吸霾車、新型催化法燃氣鍋爐煙氣低溫脫硝的研究與應用示范。繼續加大車載空氣凈化裝置、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等治氣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加快完成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污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一期建設,為強化生態環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撐。啟動建設大氣綜合觀測實驗室、大氣智能大數據監管中心建設項目。
而在“十三五”收官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階段目標之年,如何打好碧水保衛戰?成都將不斷強化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工作,加強錦江、沱江、金馬河等重點流域水生態治理。在整治中,落實市—縣—鄉—村四級網格化監管責任,納入省級督辦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清單。3月至5月集中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全覆蓋拉網式排查整治。
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緊著一環擰,成都重拳治水行動馳而不息。以“治水、筑景、添綠、暢行、成勢”為途徑,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向縱深、源頭、治本轉型。沱江流域仍將作為成都市水污染防治攻堅的重點,將重點突出陽化河、西江河治理等未達標支流的治理。落實工業園區廢(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和整改。推進以廠網一體化管護為核心的供排凈治一體化機制建立,將排水設施投建管運水平納入河道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體系,實現廠網河聯動。
不僅如此,在治理河流“主動脈”的同時,成都正大力排查疏通城市管網“毛細血管”,做到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加快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推進重點小流域治理,對未達標小流域實施“一河一策”治理,對西江河、驛馬河實施重點整治,確保消除劣Ⅴ類水體。縣級以上、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分別達到100%和90%以上,岷江、沱江流域成都段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83%。
大力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單也列為重點任務之一。實現全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的工作目標。持續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實施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分類管控工作,開展重點園區水、氣、土協調預警體系建設。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
當前,城市復工的號角已吹響,如何發揮生態環境部門力量,來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呢?承諾制范圍延伸到通用設備制造業等12類報告書項目,全面提升審批時效,實行重點項目“清單制+責任制”。在生態規劃建設及相關方面,將對照生態創建各項指標要求,及時查漏補缺,加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深化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行業和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做好全市千個重點項目環評審批服務,落實環境經濟政策分析、服務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各項舉措。
加強成德眉資同城化和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強化自然生態保護修復。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加強環保審批服務健全小微項目豁免清單,對不涉及有毒、有害及危險品的倉儲、物流配送業等70個小類行業的項目,不再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到2020年,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證核發,實現“一證式”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監測全覆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