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何時出臺,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今年6月4日,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現在全國水環境的形勢非常嚴峻,環保部將抓緊制定出臺“水十條”,切實打好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戰役。
有環保部官員透露,“水十條”對水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原則、目標及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主要目標是加快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水環境安全,維護水生態系統健康。環保部還透露,“水十條”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
在“2萬億投資”這一龐大數額的吸引下,資金也紛紛進場,環保板塊、水務板塊均漲幅居前。環保板塊以3.71%的漲幅領漲,其中巴安水務漲停;水務板塊緊隨其后,大漲3.55%,國中水務早盤漲停,瀚藍環境盤中一度漲停,但漲停板不久就被打開,終漲8.76%。洪城水業、江南水務等也均錄得不小漲幅。
然而有學者對此卻表示,面對當下我國水污染的嚴重程度,兩萬億或許只能起一個“撬動”作用,長期來看后續還需要更多社會資金的投入、社會性監督機制的建設以及社會觀念的進步,才能終促成我國水污染狀況的真正好轉或根治。
水污染防治轉變發展方式是根本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立方米的淡水,這相當于徑流總量的14%以上。而我國的水污染情況更為的嚴重,數據顯示,中國13億人口中,有70%飲用地下水,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而全國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
2014年以來,我國各地城鎮發生水污染突發事件,從甘肅蘭州水本污染到近期的江蘇靖江水污染再到5月18日浙江富陽槽罐車泄漏導致的水污染事件無一不引起當地居民對用水質量的擔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出臺的背后,是水污染形勢不容樂觀、水污染事件頻發以及老百姓由此而生的種種焦慮。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治理水污染,投入是必須的,但光有投入是不夠的,根本的是從源頭治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盡管中央一再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近年來各地對水污染也做了一些治理工作,然而,水污染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相反,如今連我國的母親河長江也頻頻出現水質異常,造成一些城市居民用水的恐慌。對水污染的治理,不能零敲碎打,必須有科學有效的應對機制和體系。
有網友表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給水污染開出藥方,更需要看療效。切實落實將環境保護置于優先位置,認真溯源,追究污染企業負責人責任。立法以人為本,治污聯防聯控,從法治到人治,步步落實,助力碧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