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將繼續降低 循環利用大有可為
不久前在貴州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水安全會議公布了一組數據——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1718立方米,接近公認的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我國有4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缺水地區,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嚴重缺水,1.6億多城市居民受影響。
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教授王洪臣看來,中國水資源短缺的形勢相當嚴峻,水少、人多、要發展,是造成這一現狀的根源。
他算了一筆賬,中國水資源總量約兩萬八千億立方米,按照水資源開發利用率30%計算,我國可利用的水資源約是8000億立方米。
“去年,我們的用水量大約是6300億噸,還剩不到2000億立方米。也就是說,中國在水資源承載力上的空間所剩無幾。”王洪臣說,“將來為了滿足發展的需求,用水量還會增加。因此,研究水問題的對策,不只是為了保護環境,也是為了可持續發展。”
我國人均水資源量還將繼續降低
我國水資源總量占的6%,居世界第四位。雖然總量較大,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13個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隨著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均水資源量還將繼續降低。
我國水資源的一大特點是年際水資源量差別較大,且隨著氣候變暖等因素的影響,水資源的年際變化還將進一步加大。另一個特點是南北分布嚴重不均。南方區擁有北方區5倍的水資源總量和3倍的畝均水資源量,水資源空間分布和我國土地資源、人口分布不相匹配。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更加突出。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加,用水量不斷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不斷加劇。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考慮到水資源的年際變化和分布不均,我國用水量已經接近可利用水資源量。事實上,這只是水量平衡基礎上的資源型缺水,我國同時還面臨著水質型缺水問題。水污染導致水資源質量大大降低,使水資源問題進一步惡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唯有循環利用,才能使有限的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2010年發布實施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對于解決我國的水資源問題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和重大戰略意義。
《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力爭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高峰力爭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要實現這一目標,一要節流,二要開源。
關于節流,《規劃》制定了明確的目標,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120立方米、65立方米,均比現狀降低50%,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從0.48提高到0.55;到203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到70立方米、40立方米,均比2020年再降低40%,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要提高到0.60。
關于開源,通過流域調水即使實現了水資源在地域上的均勻分布,也不能解決全國水資源短缺的根本問題。海水淡化未來會成為水資源的有效補充,但無法成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根本手段。因此,只有水資源循環利用,才是破解我國水資源短缺難題的根本途徑。廢水和污水經過不同深度的處理,可大量回用于工業用水、除直接飲用以外的各類生活用水、農業灌溉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等方面,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水資源的可持續循環利用是一項跨行業的系統工程,涉及建設、水利、環保、農業以及工業等部門,因此,有必要統一編制《國家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總體規劃》,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緊缺問題奠定基礎。
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水循環利用產業將成為投資熱點,水污染治理和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大有可為。目前,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的競爭水平較低,大批污水處理廠將面臨提標和提效改造,設備也將面臨更新換代。值得注意的是,更的污水處理技術,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的新模式,都將是新的增長點。
水資源循環利用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據介紹,從“十一五”開始,國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開始增設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專項規劃,包括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再生利用和污泥處理處置4個方面。
作為起草規劃的專家之一,王洪臣當時在規劃中提出了全國污水再生利用率平均應達到10%的目標。
“但是5年過去了,在起草‘十二五’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發展規劃時,從各省市統計的數據來看,實際執行離這個目標差得太遠了!”
為什么在如此缺水的背景下,我們的水資源再生利用卻開展得這么滯后呢?王洪臣認為,對于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目前國家重視得還遠遠不夠。
我國水資源規劃的核心應該是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可以說,如今已經到了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緊要關頭,它直接決定著可持續發展大局。當前,應該更多地關注污水的深度處理和超深度處理,以及污水的再生利用,這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的關鍵環節。遺憾的是,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既沒有作為水資源規劃的重要目標,也沒有成為水資源開發的重點。”他說。
水資源循環利用大有可為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水資源循環利用能夠有效彌補水資源不足,應積極推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循環利用,構建安全、、和諧、健康的水系統。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但在日常生活中,水常常在不經意中被浪費了。洗車、澆花……大量自來水因為沒有廢水回收處理措施,被一次性使用后就白白流走了。因此,積極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不僅能為我們節約水費開支,還能有效保護環境。
水資源循環利用需要全民參與。目前,循環用水工作做得還很不夠。這就需要從解決循環用水的實際入手,把節約用水、循環用水落實到位。首先,要營造全民循環用水大環境。要通過各種渠道,宣傳節約用水、循環用水,幫助國民養成循環與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其次,可推行階梯水價和循環用水獎勵制度。針對有用水需求的單位與個人,實施類似階梯電價的收費方式,促使用水單位與個人循環節約用水。對循環用水落實到位的單位與個人,應給予優惠水價;對未采用循環用水的單位與個人,按超過用水標準的比例給予相應經濟處罰。
再次,加強改造城市下水道和農村用水管理。讓居民下水道與非居民下水道分線運行,將家庭如廁后的有機排放物引到田間地頭,既為種田種地提供肥料,又為減少使用化肥造成土壤的污染提供保障。與此同時,針對當前一些農村地區因無統一自來水,而自行打井取水和無節制用水的浪費現狀,加強農村用水管理。